罗建军
天津混凝土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0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的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按照工艺顺利进行设计,一般包括冷料仓及其配送、输送系统,烘干系统,通风除尘系统,热料提升系统,振动筛,热料仓,输送粉料系统,输送沥青系统,计量系统,搅拌缸,控制系统,成品料输送储存系统,沥青加热保温系统;能够满足常规沥青混合料的设计要求。但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一些特殊添加材料需要与常规沥青混凝土一起拌和时,就会遇到常规拌和设备到由于设备材料添加口不足无法满足上料的顺序、质量精度等问题,如果购置新的设备从资金使用和利用价值上看又不可取,这就要求在充分利用老设备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工艺改进,使老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并能满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生产需要。
关键词:混凝土;搅拌站设备;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品质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工程实践从管理和技术2方面探讨解决方案。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通过采用升级信息系统、智能化管理、二维码全程扫描控制、原材料质量稳定性控制、关键环节自动控制等具体措施,实现了混凝土生产品质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全流程深度融合。
1搅拌站行业的现状
经过前期的考察发现,搅拌站行业因各地标准不一,发展极不均衡。总体来说,发达地区建设、生产、管理、环保要求高,落后地区要求稍低;新建站点要求高于在用站点。大部分混凝土搅拌站存在设备老旧、产量低、环保差等问题,这些站点在设计建设时,未充分考虑环保问题,不重视站内的绿化问题,污水规划不合理或对污水排放管理不到位,导致运营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水废渣无序排放,污染物排放超标;对废水、废渣的重复利用率低,资源消耗大;对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处理力度不够,导致这部分可用资源变成废物垃圾,既破坏周边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搅拌站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低产量、管理混乱等问题,无法满足工程节能环保和工程施工要求,新建绿色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成为迫切需要。这需要在建设初期对站点进行详细规划设计,以提高节能环保技术水平,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混凝土搅拌站,实现混凝土绿色生产。
2拌合站信息化管理体系
2.1前端采集系统
(1)工地试验室前端采集系统由测试信息输入子系统和试验室管理子系统2部分构成。测试信息输入子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主要是偶然发生网络不通畅的情况下适用。施工原材料信息录入由项目经理管理部等相应部门完成,试验人员基于以上录入数据操作具体试验。试验室管理子系统主要功用是联系试验设备与数据读取器,进而可自动生成数据报告和试验结论,并将最终数据上传至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管中心服务器。(2)混凝土拌和站前端采集系统由管理软件和控制系统2部分构成,其数据传输依靠无线传输模块和有线网络模块实现。无线传输模块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现数据传输,有线网络模块则需要施工单位装配有效的有线网络设备。混凝土拌和站前端采集系统可实现自动化启动操作流程,启动运行过程中不能通过手动方式关闭数据采集进程。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操控流程为:检查拌和设备生产和信息化平台运行状态→接收混凝土浇筑单和录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启动设备拌和生产→拌和时间设定和放料量控制→单盘混凝土的数据查询、记录→单盘混凝土生产数据上传。
2.2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混凝土搅拌站设备技术质量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施工人员要重视对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
首先,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混凝土搅拌站设备技术质量管理水平,施工单位要科学构建混凝土质量体系组织机构,并全面了解和把握影响混凝土质量体系组织机构制定的各个因素,并全面控制这些因素,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设备技术质量控制能力。其次,还要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让一线生产人员学习和掌握混凝土行业相关知识,如技术规范标准、质量管控规章制度等知识。同时,还要引导一线生产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从而提高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能力。此外,还要重视对各个生产环节质量把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技术质量管理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实现对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优化,从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达到提高混凝土搅拌站设备技术质量管理效率和效果的目的。最后,还要重视对新型混凝土搅拌站设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设备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从而提升设备技术的应用价值。
2.3前期策划
(1)站点选址上,应选择远离住宅和人口稠密区,设置在常年最高频率风向的下风区,尤其是服务于线性工程时,根据施工图纸确认混凝土使用情况,充分考虑用量、运距的平衡,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最优方案。既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又降低混凝土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噪声和环境污染对附近居民的影响。(2)站点具备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避开易积水和严峻不良地质的地点,并远离生态敏感区,周边道路符合材料和成品运输的宽度、高度和承载能力要求,交通运输便利,降低站点建设施工难度和成本。(3)站点建设用地应依据施工组织规划统筹思考,综合考虑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原材料生产供应情况、砂石储备堆积能力等要素确定站点建设规模。(4)站点建设规划时,要提前规划和预留砂石分离机、洗车池和沉淀池等环保设施的位置。
2.4打造高素质团队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搅拌站设备运行性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在进行技术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高素质团队的打造,为实现混凝土质量的全面控制夯实人才基础。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首先,要加强对质检员专业技能的培训,让他们不断学习和掌握更多质量把控相关新知识和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确保他们对原材料进行定期检查,从源头上提高混凝土质量管控水平。其次,还要对管理人员的培养,确保他们能够在熟练掌握混凝土生产环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混凝土生产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以确保混凝土生产各个环节能够无缝衔接,同时,还提高管理人员的问题解决能力,为保证混凝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创造良好的条件。
2.5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波动范围
混凝土配合比按照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设计。以配合比设计时采用的质量指标值为合格标准值,对外加剂含固量逐批进行检测,凡与合格标准值之差超出规定范围的一律不允许进场;对粉煤灰的玻璃微珠含量、减水剂的减水率逐批进行检测,凡低于合格标准值的一律不准进场;以配合比设计时的粗骨料级配曲线为标准级配曲线,每班混凝土生产前,在检测骨料含水率的基础上增加测定单粒级粗骨料的实际级配,并调整掺配比例使实际连续级配曲线与标准级配曲线基本一致,其差值不得超过允许范围。
结语
互联网+创新理念,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进行全过程、全覆盖的管理前置或事先控制;实现了对高速铁路混凝土品质的信息化管理;创新了高速铁路混凝土质量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高速铁路混凝土的品质。在该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发现还存在各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品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和评价体系不完善、信息系统管控力度不够等问题,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优化。
参考文献
[1]张虹莉.绿色环保技术在新型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
[2]殷勇.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2019(6):176-17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