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德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一直以来建筑业GTP占全国GTP首位,几十年来,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20亿平方,因此拥有这“基建狂魔”的称号,但我国采用传统建筑模式,不仅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同时建筑质量也难以保证。传统的建筑模式并不符合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要求。因此,建筑业的转型是未来必不可少的一环。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特点;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鼓励政策
1引言
装配式建筑,指在工厂通过模板,预制生产混凝土构件,然后在现场拼装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为:(1)建造花费时间短(平均3-5天一个标准层),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毕,只有拼接连接各部件是需要在现场完成。(2)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装配式施工改变了现场施工作业的方式,污水、扬尘、噪音等污染得以控制。(3)建筑质量有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对施工精度要求大,每个构件都有与之对应的编号,大大减少工人施工的错误率。
装配式施工技术符合我国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要求,我们应正视新时代的发展,实现多、快、好、省,严格遵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逐渐完成建筑业的传统方式施工到装配式施工的重大转变。
2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状况
2.1德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
二战结束后,德国由于紧张的住房问题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德国不得不加快对装配式住宅的研究。到70年代末,东德地区建筑预制化高达90%,使德国成为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德国拥有基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强大产业链,拥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材料以及物流,装配式建筑高等教育普及范围广;构件生产不受因固定模数的大小限制。强调节能发展、可持续发展。
2.2美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
1970年,美国依靠领土的广阔以及美国推崇的多样化发展,拥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装配式建筑标准化体系。自1980年以来,美国逐渐成功实现各种装配式部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装配式建筑体系被广泛用于医院和学校等公共建筑。美国发布的“PCI技术标准”与“PCI设计手册”,包括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等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2.3日本的装配式建筑发展
二战过后,在战后结构调整和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日本住宅产业化发展迅速。在1990年,日本的装配式房屋数量接近房屋总数的30%。21世纪后,日本在标准化设计和建造的基础上,开始致力于预制混凝土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研究。58层的东京铁塔象征着日本预制建筑物的成熟。近年来,日本鹿岛建设集团与我国的万科房地产集团合作,成功建造主体以装配式施工的沈阳万科春和里项目中。
2.4国内发展现状
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专家总结西方发达国家与前苏联的经验,提出了装配式标准化做法,在1960年到1980年间,中国各种装配式建筑体系得以迅速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北京引用了东欧国家的大板住宅系统。当时,装配式建筑类型单一,容易规范化施工且人们对住宅要求不高,因此这种装配式结构很好地适应了当时的发展需要。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大板住宅由于冬冷夏热,散热、隔音性差,接缝处漏水等问题,使居民备受困扰。于此同时,我国的建筑产业规模迅速增加。人们对住宅水平要求更高,中国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因此进入断层
近年来,传统施工技术耗时耗材,事故频发。我国政府部门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越来越重视,2014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2016年2月6日,国家政府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装配式建筑有点,要求争取10年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的30%。自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颁布推行装配式建筑的政策以来,已经得到各地十分热烈的响应。各省份积极出台各种鼓励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地涌现出大量装配式预制工厂以及从事装配式建筑的企业。各地政府及各大企业均明确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可持续化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是建筑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3结语
(1)20世纪20年代初,英、法、苏联等国家首先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进行尝试,到至今,各发达国家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已经有了相应规范和与之配套的管理方法,有了完整的施工体系。
(2)我国现阶段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应用仅仅为起步阶段,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但随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思维的广泛普及,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阻碍也会逐一解决。使得我国装配式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李一鸣.浅谈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优势[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000(020):12.
[2]顾泰昌.中英美等十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J].建筑设计管理,2017,034(008):39-40.
[3]李中领.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J].绿色建筑,2018,000(006):75-77.
基金项目资助项目: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3645078)
作者简介:杨宁德,男,广西南宁,土木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