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王栋
[导读] 伴随自然环境污染情况的逐渐加剧,在治理地质灾害的过程中,
        王栋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  261021
        摘要:伴随自然环境污染情况的逐渐加剧,在治理地质灾害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勘测技术就是水工环地质技术。基于此,本文就水工环地质技术的概述,分析其在治理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策略,意在为地质灾害的有效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质灾害;水工环;技术;治理;策略
引言
        地质灾害属于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其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容易引发重度人员伤亡,同样造成财产方面的严重损失,所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治理地质灾害的过程中,有效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非常重要。我国目前在治理地质灾害中正在广泛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并收获了理想的治理效果。
一.水工环地质技术的概述分析
        水工环地质技术指对勘察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施有效的评价和研究,以及调查各类与地质作用相关的研究工作。水工环地质技术广泛运用治理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频发问题,也作为地质结构以及地质结构运动变化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在治理地质灾害时,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更能呈现勘测及调查地质等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地质灾害治理应用意义。对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区域性研究作为治理地质灾害与地质灾害损失有效降低的关键方法,也是当下唯一一个利用预测、检测、调查来防治地质灾害的方法。
二.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
(一)地震灾害
        地质灾害中最典型的一种就是地震灾害,地壳运动作为引发地震灾害的关键因素,地震在出现时形成的破坏性与突发性特点比较明显,有可能对灾害地区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目前,地质灾害的预测难度也非常大,虽说如今的地质勘察水平逐渐提高,相应的勘察技术也日渐先进化,但仍然无法对发生地质灾害进行及时预测。
(二)泥石流、滑坡、地面崩塌灾害
        这一类灾害首先展现为地质结构变化对这些地区形成明显的危害,若是相关地区土壤结构比较疏松或者不紧密,很有可能造成非常恶劣的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地面崩塌等问题。与以往的相关研究数据相结合,工程建造不够合理以及社会胡乱垦伐资源皆为形成此类问题的关键因素,需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三)地面塌陷灾害
        地面塌陷所造成的危害也非常明显(如图1所示),此类灾害的主要原因在于工程的建设缺乏合理性或过渡开采矿产资源,导致相关地区地质构造严重受损,这样容易产生明显的地面塌陷灾害。过渡开采矿产资源,开采以后未及时得到相应治理与修复,工程建设方面也缺乏合理性,规划不恰当等,都会造成地面塌陷。岩溶区域更是常见此类灾害。
        
        图1 地面塌陷灾害图
(四)地裂缝灾害
        地质灾害还包括地裂缝(如图2所示),此类灾害具体表现在某地域出现断裂,严重时还会造成破坏性影响。地裂缝的发生和使用地下水密切相关。由于开采地下水未得到有效规划,地下水的大量抽取,容易导致该地域结构的稳定性不足,从而产生地裂缝灾害。
        
        图2 地裂缝灾害图
三、水工环地质技术用于治理地质灾害的策略分析
(一)水工环地质技术治理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造成的破坏影响具体呈现于地表上的建筑被损坏、次生火灾以及水灾等。这些都会严重危害到人们生命安全及经济发展。水工环地质技术用于治理地震灾害中,具体为通过专项勘测设备对预警信息充分掌握,准确获取不正常的信号,对地震预兆信息进行及时检测,提高地震灾害的预测水平,提高治理效果,从而最大化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水工环地质技术的使用价值重点呈现于围观获取异常信号,可以对地震的预兆信息进行准确检测,从而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做到有效维护。
(二)水工环地质技术治理泥石流、滑坡、地面崩塌
        在地质灾害中,泥石流、滑坡、地面崩塌较为常见,危害性较强,一般会出现在地震发生以后。对于此类灾害需要将前期预防做好,使灾害发生率减少。如在自然资源的开采中,对开采度进行合理控制,避免过度开采引发重度环境破坏,在开采各种资源以后,需要及时修复开采之处。水工环地质技术用于治理此种地质灾害,重点呈现于预警监测,对区域通过深层监测,构建紧急预防制度,合理部署监测设备,掌握地质结构变化情况,并对灾害的发生率做到明确分析,供应应急预案,从而实现此类灾害的最大化减少。
(三)水工环地质技术治理地面塌陷灾害
        在治理地面塌陷灾害的过程中,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分析灾害情况并做到及时治理,可以明显体现出预见性特征。地面塌陷灾害具有重复性、周期性、阶段性、连续性特点。如果地面发生塌陷,会对房屋建筑、公路工程等造成直接影响,水工环地质技术人员,需按照地质条件的改变因素分析造成四面塌陷的原因,将建筑物裂缝、地面变形等一些地面塌陷的预兆相结合,合理选择针对性防治方案。在治理地面塌陷灾害中,使用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关键就是对地质结构情况深入分析,如此才能实现地面塌陷预警效率的全面提升。
(四)水工环地质技术治理地裂缝灾害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治理地裂缝灾害的过程中,其应用价值较高,地裂缝具体呈现于区域地质结构出现断裂,对于各种引发机制与影响因素实施监控,并对采集资源加强控制,规避因某地区资源开采过度使环境的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对地区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水工环地质技术中的勘察功能,可辅助对地区的变化情况深入了解,并对预警治理进行及时掌握,促进防治灾害水平逐渐提升的同时,降低危害度。
结语
        总而言之, 在治理地质灾害的流程中,预防永远胜于修复。由于地质灾害导致的各种灾害,难以及时完成修复,所以,需要加强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促进防治地质灾害效果有效提升,从而达成对地质灾害的有效治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艳.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20):162-163.
[2]姚学军.探究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20,10(08):65-66.
[3]薛光明.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冶金与材料,2020,40(04):158+160.
[4]伏勇强,姜倩倩.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1):216-217.
[5]孙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地质调查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
[6]吴湘宁. 地质环境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与数据挖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作者简介:王栋,生于1984年,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工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