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房建巡检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殷少锋
[导读]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铁路发展的前景呈现了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
        殷少锋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房产管理所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来,铁路发展的前景呈现了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特别是高速铁路规模日益扩大,如何保障高铁房建设备安全,使其充分发挥既定效益,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高铁房建设备运维中存在的问题,创建了新的巡检管理模式,并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更好的做好高铁房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高铁 房建设备 创新 实践
        1 实施背景
        1.1适应高铁建设快速发展需要
        自2008年我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开通至今,京津冀地区已有13条高铁线路,55座高铁车站投入运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和雄安新区的建设,今后高铁网络将更加密集。高铁站房雨棚普遍采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体系、金属材质屋面、多层次立体交叉跨线建筑等,同时随着消防中控、建筑智能化系统、集中空调、空气源热泵等集中控制设备的大量应用,致使运维管理难度增大、技术要求更高。
        1.2保证高铁房建设备安全需要
        站房、站台、雨棚、沿线房屋等房建设备与高铁运输安全密切相关,而消防中控、墙体石材、幕墙装饰、机电等设备与旅客人身安全直接相关,若设备出现安全问题,将对列车和旅客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从而直接影响我国高铁的国际形象。
        1.3满足新形势下高铁房建设备巡检需要
        传统巡检管理模式比较粗放,仅注重痕迹管理,工时管理,只掌握设备类别和总体数量,单是制定了每一种类设备的维修保养方式,但每个高铁站配备的设备型号、材质、数量各有不同,无法精准的管理某一个高铁车站。面对高铁车站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如高大站房空间设备,日常检查难度大;先进的机组设备,技术掌握周期长,加上现有职工年轻偏大,新知识的更新能力较差;复杂繁多的附属物,给行车安全带来较大压力。传统的房建维修方式、机制、技术、标准已经无法满足新的要求。
        1.4房建专业队伍人员与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一是高铁站房建维修管理人员作业力量不足。例如京广高铁某站现有房建干部职工86人,折合每万换算平米0.32人,为劳资核定定额58%,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二是高铁一线房建职工出现青黄不接,中坚力量不足,近几年入路的新职工占总数25.6%,由于工作经历较短,遇突发情况年轻职工缺少现场经验和管理经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三是现有一线房建职工中,50岁以上占总数41.5%,这部分职工年龄偏大且学历基本上都是初高中学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欠缺,难以满足房建专业日益增加电子化、数据化、科技化岗位工作要求。
        2 高铁房建巡检管理创新机制的基本内涵
        2.1实现精细化巡检。着力解决传统管理比较粗放的问题,精细制定巡检作业“一站一手册”。针对不同高铁站站房结构和房建设备特点,从巡检作业准备、路线、项点、标准、计划与记录、应急处置等整个过程的各关键环节作出形象易懂、精准细致的明确规定,系统提升了高铁车站房建设备巡检作业与管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实现精准化巡检。
        2.2完成智能化创建。针对设备分布广、隐患问题多,难于闭环管理实时追踪等问题,建立一套高效的巡检与报修管理手段。按照闭环管理、动态追踪的管理要求与思路,研发了“设备闭环管理追踪系统”,实现设备巡检、报修、查询、统计、分析、考核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高效化巡检管理。
        2.3达到综合化管理。打破原有专业工区设置,建立综合型机构;在房建专业队伍内部推行“一人多能、一岗多责”制度,并建立各属地站客运、保洁等人员的巡检责任考核激励机制;将技术力量下沉,对高铁客站实行常态化包保检查,加强纵向技术的管理,践行“向管理要效益”的经营理念。


        3 主要做法
        3.1制定了“一站一手册”,实现高铁客站房建设备精细化巡检
        围绕集团公司“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中心指导思想,致力于解决高铁车站房建专业设备维修养护难度大的问题,针对每个高铁车站房建设备特点,本着使作业标准具体化、形象化、流程化、可视化,便于指导巡检人员规范作业的原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精心调研,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组织制定了《**站房建设备巡检作业标准》,率先在京广高铁为试点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前言、车站概况、巡检工作流程、巡检工作方法、巡检作业周期与标准、巡检路线图、巡检计划与记录、巡检应急处置办法等内容。作业指导书既适用于房建职工专业巡检,也适用于本站客运等职工日常巡检。同时,也可为管理人员检查考核和新建高铁客站房建工程提前介入提供参考。
        3.2研发信息系统,实现高铁客站房建设备问题高效化处置
        按照闭环管理、实时追踪的思路和要求,设计研发了“设备闭环管理追踪系统”,实现巡检、报修、安排、处置、反馈、回访、销号等闭环管理的高效运转,将巡检发现的问题按照类别、专业、处理方式、出入库时间等进行明示化统计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问题高效处置。
        对设备问题分类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运用,摸清设备现状及故障规律,针对各专业发生较多的问题集中研究整治方案,根据故障周期采取预防性检修措施,使设备维护整修计划更具有针对性、超前性、合理性,从而降低问题发生概率,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
        3.3打破“单打一”,建立高铁客站房建综合化巡检制度
一是将按专业划分的水道维修工区、暖通空调工区、电力工区,改革调整为客站工区、北线工区、南线工区,每个工区均有土建、暖通、电力专业人员,实行区域性的综合管理。
        二是充分利用大站所辖各车间、中间站的客运人员力量,实现房建设备“全员巡检”模式。要求房建电工、管道工等在专业巡检的同时,也要负责站房、站台、雨棚的巡检。同时,实行岗位工资就高不就低原则,鼓励瓦工学电工,电工学管道工,极大地提高了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三是实行各级干部包保检查制度,安排各级干部对职工巡检质量进行定期抽查验证,每月在安管系统写实中进行体现,并分层级进行考核。
        4 实施效果
        4.1综合效益显著,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维护了中国高铁的国际形象。中国的高铁技术从投资造价低廉,以及在运营、管理、维护等方方面面在快速的更新、发展,已经成为世界高铁技术的排头者是毫无疑义的,是中国经济输出的一枚靓丽的名片,高铁房建巡检管理机制的实施,补强了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短板,提升了中国高铁的整体形象。
        二是为新时期国有企业用工管理探索出了新的模式。多年来,国有企业工时效益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新形势下高铁房建巡检管理机制,纵向加强了岗位责任一体化,发挥出了每个岗位职工的最大效能,优化了整个生产布局,助推铁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值得其他国有企业借鉴,具有较高的社会推广价值。
        三是提升了铁路企业的社会竞争力。该机制在全路范围内的大力推广,获得了明显的社会价值,直接推动了铁路企业节支降耗、改革创新,补全了铁路发展的短板,有利于铁路企业轻装上阵,公平参与市场化的社会竞争,尽快适应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确保铁路安全稳定,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4.2全面提升高铁房建设备管理水平
        通过高铁房建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构建,提出巡检力量全员化,规范了管理,优化了巡检流程、方法,强化了巡检路线和检查项点的可操作性,引入“设备闭环管理追踪系统”的数字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京广高铁进行实施后实现了房建设备病害早发现、早分析、早整治,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故障发生率68%,全面提升高铁房建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4.3经济效益良好
        新形势下高铁房建巡检管理机制,自2018年4月京广高铁开始实施到集团公司管内高铁车站逐步推广使用,大幅度提升了高铁房建设备管理水平,通过内部挖潜,强化纵深管理,解决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有效地践行了集团公司“节支降耗、提质增效”总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梅.开展岗位技能竞赛 提升员工整体素质[J].重庆通信业,2009(01).
        [2]张西民.西安北站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铁道.2011(2):23-25.
        [3]何华峰.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9(01):184-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