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强强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中心小学 251807
摘要:大环境给新时代的人才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人才的道德水平。因此,小学事情作为重要的启蒙阶段,不能仅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启蒙,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的启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严格对待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然而当前的有关课程,相对来说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无法很好接受,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应当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合智慧阅读就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智慧阅读;教学效果
小学是一个孩子身体各项机能快速发育、各项思维不断完善的重要阶段,是一个孩子的基础,抓好小学的教育工作无比关键,如果在孩子小学的时候,就通过教师的引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对未来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发展都极为重要。而受学生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影响,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单纯进行道德的理论学习较为吃力,智慧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方法,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一、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合智慧阅读的意义
智慧阅读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通过将原本单薄的文字进行故事化,可以让小学生有更加直观切身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名言:只有把知识经常性与体验和感受相结合,才能逐步优化孩子的行为。引入智慧阅读的手段,并将其与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相结合,让孩子通过阅读趣味性小故事来学习良好道德习惯,学习简单道德法治知识,才能让他们更好理解相应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自主探究问题,从来养成良好道德习惯。
处在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对所有事物都感兴趣的阶段,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来做一些需要做的事情,且还未到达初中高中时期的青春期,不会轻易有逆反心理,因此,在小学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能够起到最好的培养效果。教师通过研究学生这个阶段的发展特点,针对性设计学习方法,从身边小事入手,不一味单调进行知识灌输,给学生留思考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里特征,取得较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结果。
二、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合智慧阅读的策略
(一)学习与生活相结合,通过阅读进行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但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将课本上学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结合,从而让学生对相应只是有更加深入的感受和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依据课本上的简单知识,还要依赖教师的经验和思考,搭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桥梁,把智慧阅读中的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紧密结合,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并且具备实际应用的能力[1]。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两车相撞的故事,依据两种情况下,车主们的处理方式:一种是两个车主互不相让,一种是两个车主握手言和,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进行道德修养的意义以及道德修养存在的价值,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一些身边体现个人道德修养的例子,让学生自主思考例子中的主人公的做法是否正确,从而逐步培养正确的道德素养。
(二)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
受限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很难坚持完成听完一节理论课,基于这一条件,小学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种教学方法,营造生活活泼的教学氛围,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小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这种方式仍旧适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读书在精不在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渐养成思考习惯。
依旧是通过上个文章,教师可以设计课堂小活动,例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轮流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会不同情况下的人们的道德素养的不同所导致的结果,感受角色的优劣,或者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分享为什么喜欢这个角色,从而逐步养成良好思考习惯,形成正确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感悟阅读背后精神
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带学生了解感受了故事后,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言,让学生讲述自己这节课的感悟,总结什么样的行为是符合道德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符合道德的。让学生整体感受课堂的收获,深入体会道理,才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2]。
依旧是上述文章,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中每个角色的特点和性格,判断行为的优劣,并回答如果是自己遇到那种情况,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分享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进一步加深印象,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
三、总结
小学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抓住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重中之重。受制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不能简单讲述课本知识,还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教育,从各种故事中潜移默化。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与智慧阅读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真正体会良好道德修养的魅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不仅仅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还能做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卫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256.
[2]李玲玲.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文信息,2020,(1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