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飞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中心学校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口算能力,注重训练质量;加强估算训练,开拓学生思维;掌握算理方法,加强简算训练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策略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程度,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和培养良好习惯,强化指导和训练,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必有收效。
一、激发计算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一)着力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我认为习题形式应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也可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使一些计算简便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学生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应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应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班级中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9”写成“4”,“6”写成“0”等,所以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让他们去练字,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让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
??? 3.养成良好检验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草稿本,进行竖式计算,并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要给学生知道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二、培养口算能力,注重训练质量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口算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口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
例如,10以内数的分解、20以内数的加减、表内乘除法等要达到脱口说出正确答案,这对提高运算准确性很关键。另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熟记一些使用频率高的有关数据,如中年级:25×4=100、125×8=1000;这样都有助于提高计算速度,节约做题时间。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好口算的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加强估算训练,开拓学生思维
估算是对运算过程或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其优点是简捷、迅速、流畅。估算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进行重新思考和演算,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也提高了计算能力。在低年级教数的概念之前,我首先会让学生对出示的实物估一估数量,再数一数,让学生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增强估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后,可设计一些本身蕴含着估算价值的实例让学生练习。如一根黄瓜长约(??),门高约(?),一支铅笔长约15(??)等。再如,103÷2?,498÷5,你认为估算应该是多少?这时候就要把103看作100,把498看作500,这样就符合“凑整算得快,与精确结果相差尽可能小”的估算策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捕捉一切可利用的估算教学的课程资源,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四、掌握算理方法,加强简算训练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牢固,学习中可利用的因素就越多,知识的正迁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们可以加强记忆训练,促进短时记忆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的生活,以激励的方式训练他们记忆数字的能力,帮助他们在计算时记住数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还要加强针对性练习,设计对比训练,排除强信息的干扰。当然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忽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简算训练,提高计算效率。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合理改变运算的数据及运算顺序,使计算尽可能简便、快捷,提高计算效率。如,104×25,我们就可以借助于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把104分成100和4,即104×25=(100+4)×25=100×25+4×25=2500+100=2600。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简算训练,逐步增强简算意识,提高简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加海.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C版,2014,(1).186.
[2]程宝金.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亚太教育,2016,(2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