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写作素养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李安录 田春枝
[导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的语用能力、审美情趣、思维品格等内容
        李安录 田春枝
        湖北省谷城县庙滩镇黄畈中心小学 441721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的语用能力、审美情趣、思维品格等内容。语感、学习方法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审美情趣与思维品格是培养小学生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也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前提。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而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反映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习作核心素养呢?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讲过: “作文必须先做到心中有一腔积蓄,熟悉相应的审美标准,然后临到执笔才能自然流出情感思想,才能做到行云流水。”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体会情感与思想,感知不同句式对情感表达的不同作用,学习表达的基本方法与结构模式;要通过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从语言表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遣词造句水平与谋篇布局能力。语文课本上的每篇文章都是非常精彩的篇章,也是很好的习作范文,这些课文对学生的习作学习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抓住这些文章的精彩之处,让学生仔细阅读,加深理解与感悟,并积极借鉴,在观察与演练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核心素养,并通过写作表现出来,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摘抄那些精美的语句,并鼓励学生仿写,丰富学生的语感。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时,在引导学生阅读好课本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描写北京春节的精彩语句;随后,让学生联系家乡的实际,写一篇关于春节的短文,想想自己写的春节,与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这样,不仅复习了所学的知识,也让学生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了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作品。
        古人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丰富的知识积淀,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条件。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分说明了读书对写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和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深刻认识读书的重要性,积累素材。特别是在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的今天,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自觉主动地去寻找阅读材料,在读书学习中积极探究作者的写作特点,挖掘作品的历史背景,积累广泛的写作素材,提升自身的写作素养。??
        二、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平时的广泛阅读、对生活的留心观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思考及总结。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如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有说明书等等,老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动情点,并将这些“点”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基于人本理念的视角,语文教师应适当调整写作教学方案,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主题作为写作内容,多进行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课外练笔增进学生写作实践量,让学生养成每天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同时对学生写的读书笔记每周定期进行验收和统计,并在班内开辟读书交流园地,把同学们写的文章、读书的经验、读书的内容、读书的技巧都展示在交流园地内,让全班同学共享学习成果,并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多观察感受、回归、再现生活,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创造力,增加学生在写作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如,写人的习作,我让学生以“我的老师” “我的妈妈”等身边每天都会亲近的人为选题开展写作,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老师、妈妈的言行举止。这样,学生有了之前真实的情感的铺垫,通过教师引导后就能写出较好的描述性语言,如“月光下的背影”“妈妈的头发”“妈妈的手”,情感融入就非常成功。
        三、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习惯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素养,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重点。很多时候教师在写作教学上采取“三段式”教学,花了很大工夫,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语文素养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培养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没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语言作为体现思维的重要载体,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写作不仅仅是对语言的应用,也是对思维能力的展现。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时,让学生阅读朱自清介绍匆匆的第3自然段;然后出示课后第三题: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造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这样,通过仿写让学生反复揣摩这段话,进一步把握这段话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重视了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加强了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的写作教学流程,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写作修改能力
        富有朝气、具有亲和力、带有创新性、精当的评价,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习作评价中,习作差的,教师要“改重于批”,习作好的,教师要“批重于改”,尽量尝试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尽可能在同一作文本上不重复用语,创新习作评价,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习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增强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习作批语中,我除了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外;还讲究批语艺术,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切实按照教师批语里的提示,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如,我班的李艺杰等同学,习作水平简直是麻绳拴豆腐——提不得,批语中,我总是鼓励他们多读书、勤练笔,慢慢地他们的习作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由开始的一句话都说不通,一段话都写不完整,逐步达到能写一篇完整的习作;接着,我给他们的习作评价,也随着他们的习作进步,逐步进行嘉奖和鼓励,激发他们习作的自信心。一次,李艺杰在和我谈心中说到:“老师,我最喜欢上您的习作课了,恨不得您天天都给我们上习作课!”。在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中,李艺杰同学的作文《妈妈的手》荣获大赛一等奖,此文还在襄阳教育?“文学沙龙”栏目以及其他教育网站和报刊杂志上刊登发表。  
        总之,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不断优化习作教学手段,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在培养学生阅读、观察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核心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