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研究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1期   作者:羌毅 任海华 向瑞祺 李婷婷
[导读]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与合作日益完善的今天,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培训和大批高素质人才的运输
        羌毅 任海华 向瑞祺 李婷婷
        (南通职业大学 江苏 南通 226007)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与合作日益完善的今天,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培训和大批高素质人才的运输。只有在地方经济的基础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职院校才能发展壮大,帮助地方经济,实现地方经济与高职院校的协调,健康发展。 因此,寻找服务于高职院校发展地方经济的制约因素,探索促进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制约因素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代表大会上提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和行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促进职业院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计划》(国发(2019)第4号)强调 “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服务现代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中国特色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教学和职业教育(2019)5号)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再次强调“促进职业学校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为加快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和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使命。服务地方经济,是地方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应以问题为导向,据学校职能调整基本目标,在学校定位,学科,科研,服务机制等方面始终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为社会服务,其主要目的和动力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实际需要并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其发展基础。地方政府应该对职业教育发展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以便获得其更好的服务。首先,应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的技术和情报来保证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次,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需要当地经济给予必要的条件和空间。只有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其服务社会的作用。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主要是提供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通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进行培养,对人才进行最新技术,方法,工艺的培训。及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迅速响应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当地企业的发展需要开展技术项目的研究合作,为当地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资源,实现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发展—加深发展—内涵建设—创新发展的时期。 在创新发展的今天,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等职业教育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深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在自身历史发展,外部环境,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文化积淀,发展决策,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低的地位,高职院校的发展既充满发展驱动力,又固守传统管理体制和思维方式。办学发展中,更加注重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不强,以办学过程中跟不上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识。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在实际发展中其缺乏全面的与企业和社会联合培养的人才理念。
        (二)专业设置特色不明显,与地方产业对接不到位
        不同高职院校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发展状况,区域特征,外部环境;受各种因素影响,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目的不是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知识,不是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而是通过所谓的“热门专业”来满足需求市场和学生以及家长的心理,争夺学生来源。许多职院校为招收更多的学生,盲目跟进新专业的设置,没有特色,不仅没有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也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给毕业生就业造成危机。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协调
        “人才培养模式”以具体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体现民族教育理念和高等学校的教学特色,以达到一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体系等标准。实施人员培训和教育过程的总和。每个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就业,能力和道德素质为三大要素。研究发现,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还是比较传统的,校企合作程度,工程集成度不高,学生培训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培训模式中,大多数专业人才的三年职业培训基地比较完整,校企合作程度很高,但在利用当地产业资源方面仍需提高,与企业联合办学,培养多个领域的人才。
        (四)科研能力缺乏服务地方产业快速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高职院校不够重视,成果转化率低,校企科研合作和服务开展不够。其原因在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开展校企合作,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人才培养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间科研合作开展较少。


        三、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地方高职院校特色优势,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意识
        1. 破除思想障碍,增强服务意识
        高职院校能否实现长远发展,关键在于突出办学特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长期预测分析和把握,结合自身专业和人才特点,搭建平台和动力,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自身和地方实际,加强对服务意识的建立和宣传指导。 高职院校要打破被动服务的思想,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创造服务的开拓条件和机会。 树立全面服务的理念,不仅要为学校的学生提供服务,而且还要为校外的更多学生提供服务。
        2. 深化办学理念,明确服务宗旨
        高职院校应把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动力,以自身的属性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要办学,开放学校,主动与所在地区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进行联系和沟通,加强高职院校在地方发展建设中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明确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作为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 为了搞好人才的培养,还要搞好当地社会经济重大科学研究与理论和实践问题之间的关系,帮助当地微型企业解决生产难题。 通过有针对性的服务,高职院校与地方发展实现互动,实现双赢。
        (二)加强与当地产业对接,专业设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1. 优化专业布局
        在专业设置上,高职院校打破“闭门造车”式的设置观念,与政府,地方企业,行业加强有效衔接,围绕行业发展,组建专业。同时,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根据当地企业单位的人才培养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对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以提高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2. 打造特色专业
        积极促进行业龙头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建立科学,合适的专业团队,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在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全面对接行业,逐步建立“专业服务业,行业指导专业,专业联结行业,行业主导专业”的联动机制,形成了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3. 完善专业建设长效机制
        通过充分的调查分析,完善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步伐,密切专业与产业对接,优化专业布局。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 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实施“现代学徒制”
        按照支持重点专业的建设理念,以辐射为主导的专业群体,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创新育人机制,促进“校企合作教育与就业发展”,增强学生竞争力,增强发展水平。 办学的活力。 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实践,鼓励某些职业优先实施现代学徒制。 通过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从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工作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和教材,实施教学,考核和评估。
        2. 发挥重点专业群的带动作用
        以高校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建设成为品牌特色专业,在示范中发挥带头作用,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相关专业群体,铸造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
        (四)积极开展科研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 通过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高职院校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完善本学科的研究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可以由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攻关,应重视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沿领域和战略以及地方企业在本地区的实际需求。
        2. 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和专利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等学校的相关专利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 鼓励高职院校通过研究成果转化培养高科技,并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发展高新技术。
        (五)拓展社会服务内容和广度,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 通过咨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多样化,企业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决策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复杂多变,人们的决策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职院校应为国家,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和特定人员就影响自身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做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战略支持。
        2. 通过技术培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高职院校要不断扩大培训职能,采取多种形式,促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发展,促进相关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证服务和培训中心等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服务于当地经济, 为本地企业培训实用的高技能人才,解决社会就业压力问题,为实现和提升区域工人的自我价值做出贡献,增强当地职业院校的认识,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作者简介:羌毅(1967.10-),男,汉族,江苏南通人,副调研员,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级别:省级;项目名称:“南通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调查与分析”;项目编号:“202011052025Y”。)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