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微课”的移动学习实践-以《叉车操作实训》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陈世辉 任宇翔
[导读]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技工院校对在线教学模式的探索

        陈世辉 任宇翔
        (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技工院校对在线教学模式的探索,加快了信息化手段在技工学校的普及。在此背景下,移动学习得到长足发展。移动学习借助移动相关技术、设备和网络,很好地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本文就移动学习在技工学校《叉车操作实训》课程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如何将“互联网+微课” 应用于移动学习开展过程,为技工院校实训课开展移动学习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  移动学习  叉车操作实训
        “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技工学校微课开发与应用-以物流专业《叉车操作》课程为例》(立项编号:GXZZJG2017A037)研究成果。”
        一、引言
        移动学习,也称Mobile learning或M-learning,是指教师和学生借助移动技术、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创造一个泛在式的、个性化的和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环境。[1]随着移动学习逐步融入技工教育,这种教学模式是否能有效提升技工院校实训教学效率,解决传统实训教学上存在的一师多生,教师操作演示过程中难以展示操作细节,规范性操作的重点环节无法暂停展示,教学实训工位不足等问题还需要进行研究论证。本文以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现代物流专业《叉车操作实训》课程为例,借助学习通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实践, 采用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实验班中采用学习通平台开展移动学习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互联网+微课”的移动学习应用于技工学校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学习在技工学校《叉车操作实训》课程的实践
        (一)条件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的现代物流专业2019级1班学生为全日制在校生。经过调查,全班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2020春学期学校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借助学习通教学平台,成功在全校各班中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学校WIFI网络全覆盖。已经具备实施“互联网+微课”的移动学习研究条件。结合学生为全住宿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主要聚焦在校内开展教学实践的效果分析,暂不考虑校外学习。
        (二)“学习通”移动学习平台应用介绍
        “学习通”移动学习平台,是一个实现一平三端,连接教师与学生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发布签到、点名、讨论等互动活动。教师还可通过平台上查阅学生学习进度、测试题正确率等信息,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端操作流程为:

 
        图2 学生端操作流程
        (三 )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
        以《叉车操作实训》课程为实验范围,将物流1901班的学生分成两个组别,开展为期八周的教学实验研究,通过对每位登车学生的操作进行过程性评价,记录实训过程中两组学生的差别,分析“互联网+微课”的移动教学应用效果。
        2.调查法
        (1)问卷调查。在学习通平台设置问卷,调查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接受度、实训效果及每节实训教学的满意度。问卷在任课教师课堂结束后发布,学生现场填写后台直接得出调查数据。
        (2)访谈。在教学评价环节通过学习通平台“选人”功能,随机抽取实训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访谈,交流学生登车操作过程的体验。实验组和对照组每节课均选取2名学生受访。
        (四)实验过程
        共开展两期教学试验,总时长两个月共八周课,教学安排详见表1和表2。

        第一期实验时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两组均采用四阶段教学法,而实验组在第一阶段教师讲授环节引入微课,学生先自主学习,老师根据学生反馈,再确定讲解和示范需要强调演示的难点环节。
        流程如下图3:

图3 第一期教学流程
        经过第一期实验教学后,学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时长条件下,实验组在讲解环节前引入学生利用手机学习微课环节,验证“互联网+微课”这一移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完成第一期实验教学后,继续开展第二期实验。第二期教学流程见图4。

图4 第二期教学流程
        在第二期实验时,组织实验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微课知识和技能点的学习。教师收集学习通后台学生反馈数据,在课堂中着重对学生反馈的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预期通过第二期实验教学,验证移动教学是否可在课前开展,对比分析移动教学应用于课前和课中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情况。
        三、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综合表明,“互联网+微课”的移动学习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第一期实验教学表明,微课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完成率,降低操作失误率,其中实验组在课堂有效授课时间内操作完成率为66.6%,对照组仅为50%。实训教学开展过程中,实验组教学满意度比对照组的小组教学满意度提高16.7%,评价反馈中选择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生高出33.3%。
        第二期实验教学表明,移动教学可在课前开展,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学习情况得出,移动教学应用于课前对学生学习效果存在积极影响,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时间前置,可以增加课中学生登车实训的时间,实验组学生平均完成整个操作流程时间比对照组少53秒,用时最快的学生比对照组快25秒。实验组在操作过程中失误次数(碰杆、压线等)比对照组低12.6%。在开展的两期教学实验的操作测试阶段,实验组的成绩均比对照组高,具体详见分数对比柱状图5和图6。

图5 第一期实训小组教学满意度对照图

图6 第二期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速度与最快速度对照图
        对两个组别学习效果差异原进行因分析,可总结出以下四个结论:
        (一)授课教师结合学生学情制作的微课,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
        (二)所学习的微课中场景熟悉,出境人员熟悉,激发学生观看视频的热情。特别是视频中出现本班同学协助出境拍摄时,更加能引起学和的学习兴趣,趣味性的提升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依据学生学习反馈,科学调整学习策略,增强了对差异化学生的针对性讲解与演示。
        (四)学习通这一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使前置学习和教学材料的实时收集成为可能。也使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加快捷高效。
        四、结束语
        研究发现,“互联网+微课”的移动学习可有效地提升技工学校实训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的效率。克服操作型实训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师难以展示,学生难以理解的痛点,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春霞,崔倩凡.国际期刊中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分析(2015-2019年)[J].海外英语,2021,(03):6-8.
        [2]杨锦锋,汪晓东.翻转课堂在技工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J].职业,2015,(27):102-104.
        [3]俞晓彤,汪晓东.运用移动学习平台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究——以《电工安全技术》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8,(06):50-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