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引导途径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马丽
[导读] 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小学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必须进行有效的引导

        马丽
        安徽省无为市昆山镇中心小学 安徽 无为 238351


        摘要: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小学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必须进行有效的引导,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和学习特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掌握阅读技巧,增强阅读素养,以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使得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自主阅读习惯;引导途径
1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环境,增加与书籍接触的机会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与书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书籍的选择与阅读,逐渐形成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阅读书籍是一个人学习知识、思考知识的过程,广泛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自主学习训练,形成主动学习与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教室阅读角,要求每一位同学带一本自己认为比较有阅读价值的书籍并放入阅读角的书柜中,这些书籍在毕业时会归还学生。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进行书籍的筛选与阅读,在相互沟通交流中加强对知识的认知,阅读完书籍后,学生可以用铅笔在书籍的最后一页写下自己的名字,这不仅是一种纪念,还可以体现书籍阅读的次数。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环境,还能增加学生与书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根据兴趣爱好进行文章的筛选,逐渐提升自主阅读的意识与习惯。
2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阅读理解能力传授阅读方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意识,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得到了验证,经过多次的教学实验总结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设趣味性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小学生对于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步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适当创设和引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其中并进行探索和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思想
        小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课标还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重诵读就是强调以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本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如教学《揠苗助长》,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受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导向:大家喜欢读寓言故事吗?(喜欢)。

寓言故事中常常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懂得的道理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读课题)。课题中有那些字的意思不懂呢?如“揠”字如果不懂,可以查字典解决,然后再诵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是谁把禾苗往高处拔?他为什么这样做?结果成功了吗?分层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时,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还要加以感悟。为此,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阅读课文时可能会想到一些问题,阅读完后我们看看哪位同学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精读课文、品词品句时,教师可以从种田人心情的不同变化引入:课文中哪一段写出了种田人焦急的心情?第一段中哪一句话写出了禾苗的生长是很慢的?(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通过这样的课堂阅读引导,能够让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思想,逐渐懂得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初步明白违反事物发展规律会把事情弄糟,从而发展学生的质疑、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就是在说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笔记的习惯,让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本身就是为了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读书,不记笔记很难保证其阅读效果,还很难保证学生知识的获取情况,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时,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教师可以在培养阅读能力的时候教给学生在阅读中做批注和符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例如:在设计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教学计划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好词好句的积累,对文章写的精彩的部分要教给学生做符号或者批注,还可以教给学生对书中的人物进行评价,阅读之后教师要定期进行优秀读书笔记的评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转变教学观念,在趣味教学中激发自主阅读能力
借助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展开教学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教学的困难度,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做好牵引工作,以兴趣为引带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思想,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在书籍中得到思想上的飞跃。比如,教师可以借助课内文章的延伸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工作,课本中有许多文章都是著名书籍的片段,如《猴王出世》就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片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视频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西游记》的开篇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明白故事的开头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6结束语: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普及与探索。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阅读会从更大程度上去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更具个性化,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今天的小学生十年以后就是建设祖国的主力军,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小学语文老师就要充分发挥课堂自主阅读教学优势,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阅读文本、阅读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阳.培养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研究[J].小学时代,2020(9):67-68.
[2]朱彩苑.小学语文推行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000(053):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