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姣
玉溪第四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有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也是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运用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界定,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语文教学活动要与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密切联系,使学生通过体验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切实地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运用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综合核心素养发展
学生在小学阶段正是处在塑造性比较强的时期,教师在对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有效的途径。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综合性”学习板块的素材内容,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水平。新的教学改革发展背景下,学生在其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角色转变,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着指导以及引导的角色转变。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发挥主动积极性,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会比较充足,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将“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模块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养成
小学语文课程极具综合性,其课程内容设置整合了生活与社会的各部分内容,对于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促进小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其课程教学内容从开始的选取,再到教学资源的整理与搜集,最后使资源有效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通过小学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知识与技能,可以解决日常语文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由此有利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养成。与此同时,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学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扩展,有利于学生接触课堂之外的新知识,时刻保持好奇心,对事物充满兴趣,使学生具有探索精神,锻炼他们的思维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得学生更能创造出新的事物,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养成与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其有效地推进了基础教育阶段的不断深化与改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
师生之间没有开展积极有效的交流活动是现阶段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难以取得持续进展的重要原因。中高年级的学生的思想往往是天马行空的,并且不喜欢受到束缚,在语文综合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自主性。但是,教师却对于这些情况没有进行及时的了解,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和探索方案,导致了学生的综合学习往往是盲目和无效的。对于学生在实际开展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问题没有进行积极的收集,没有给出及时的建议,没有提供应有的帮助。这对于教师教学策略的改进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而言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没有加强思维训练
教师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训练没有加强重视,教师在教学的前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
“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在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从制定方案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立探究小组环节加强重视,这是开展高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的基础条件,只有在这一基础工作方面得以强化,才能真正为学生思维训练的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综合性实践活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思维训练,这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把握好要点,对学生思维训练存在着形式化问题,这对最终的教学效果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
(一)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感受语文知识的价值和魅力
例如,在教学《朱德的扁担》这一课的时候,在带领学生探究了朱德同志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以身作则、与革命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激起了学生对于革命先烈的敬爱之情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践探究任务:调查本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可以通过参观本地的烈士纪念馆、拜访革命先烈的后人以及本地军人等形式来收集资料。该实践活动主要在本地展开,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到整个过程中,走进生活,逐渐学会从身边获得有利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合理地设置该实践活动的时间,当一周时间过去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探讨,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这样的活动,不但能够让学生获得革命思想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还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交际能力、语文应用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可谓是知行统一、情智结合的典型代表。
(二)设定活动目标,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例如,针对“探寻春节习俗”主题活动,笔者设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①收集资料,总结本地的春节习俗,并对比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加深对春节习俗的了解;②了解《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中介绍的不同习俗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③对比《北京的春节》中的春节习俗与我们体验到的春节习俗,探寻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提出传承春节习俗的建议;④综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经历的春节习俗,感受春节习俗中的文化因素;⑤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加工能力;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⑦发展文化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这些目标的确立,有利于学生发展语文素养。
(三)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合作学习成为了教师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遇到了难题时,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阅读,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的措施,这样能够有效保证阅读分享活动顺利的进行,有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阅读分享活动的有效开展更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首先,教师要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雨水为什么不能够穿石?”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分享活动,同学之间可以自由结组,分析并探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从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感悟,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分享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确保阅读分享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
结束语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立足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立足教学需要和学生学情,确定活动主题,之后按照一定的流程,有序地引导学生体验综合实践,使学生在经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既能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又能发展多种能力,如信息收集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发展,进而切实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倪荣荣.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探究[J].科普童话,2019(45):24.
[2]张银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50-51.
[3]张志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J].参花(上),2019(11):86.
[4]王静敏.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入[J].学苑教育,2019(17):38.
[5]左远娜.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