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发勤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高峰镇张家小学 陕西商洛 711503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根和灵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化的复兴。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对于社会发展、语文教学或者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理应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分析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更是我国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小学生缺乏主动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意识,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意识到在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借助语文教学这一阵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育活动,以有效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性教学,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一、传统文化概念论述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不同民族由于其发展经历不同,所产生的文化也不尽相同。中华传统文化,便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多样的文化内容,其中以儒家、佛家、道家这三种思想学说为主导并且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和价值。另外,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四个特点,其与其他民族文化有所不同而闪耀着巨大的精神光芒。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文化主要思想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而变得极为丰富,逐渐延续至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使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
文化无论是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还是从对社会及个体的作用而言,都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传承和发展。就传承的途径而言,教育教学有其显著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即是利用了语文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了解认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工作中以个人的言行举止践行传统文化,由此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使传统文化能够永葆鲜活的生命力。
(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
在个体的成长历程中,儿童时期接触的教育往往会深深地印记在其心中,并有可能伴随其一生,影响其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给学生多传递一些真善美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其情操、培育其性格,在课程教学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在当今时代依然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理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视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品读各位先哲的文章中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出他们的胸怀和智慧,培育孩子们的家国情怀;或通过诵读《三字经》《百家姓》等朗朗上口的古诗文,在培养语感的同时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抑或通过成语、古诗文等形式提升孩子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其今后学习文言文等打好一定的基础。换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通过渗透传统文化以增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征,综合地提高学生的各种素养和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建议
(一)更新教育理念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由于学科背景的影响,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只能集中于字词句篇的解读中,而这种肢解式的解读更多体现的是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却忽视了语文教学更应具有的人文性特征。尤其在面对教材中的古诗文教学时,若采用这种功利的做法,则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诗词中的意境,也难以挖掘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为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另一方面积极地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诵读等多种形式参与到以古诗词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学习中,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地品味出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并自觉地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
(二)深入挖掘汉字文化,渗透传统文化精髓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汉字教学。汉字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应在开展相关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渗透汉字文化。与此同时,教师应在渗透汉字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意识到这部分内容较为枯燥,学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活动中,从而导致教学效率偏低。所以,教师应结合现阶段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积极采取趣味性策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将汉字文化以更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既能有效实现识字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意识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开展“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活动教学时,为加深学生对汉字的了解,使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有效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教师可开展如下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汉字的历史及“有趣”的汉字,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之后,教师为学生讲述“仓颉造字”的传说,让学生对汉字文化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开展互动游戏。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开展“字谜打擂台”游戏,教师出字谜,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鼓励学生根据汉字特征创编字谜,加深其对汉字文化的认识;也可开展书法展示活动,让学生对书法艺术形成全面的认识。最后,教师可进一步补充汉字文化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关于汉字的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拓展教学内容
文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不仅局限于一种体裁。不同的文学体裁所表达出的同一种情感也有着明显的变化。人们在深入阅读这些文章时,会将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融入阅读之中而得到不同的内心体验,从而获得不同的审美享受。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时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让学生阅读多样的文学经典,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章的差别和美感。例如,在《别董大》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高适的人生经历和个人简介,并且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离别之情。本篇文章所写的就是董大和高适之间的故事,其二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董大经历了人生的失意和挫折之后,感到满心的失落和愤恨而准备离开这个伤心之地。这时,高适为自己的好友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作。学生了解了这些写作背景之后,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这首古诗,并且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融入自身的情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一切教学契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教育策略,优化当前语文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有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求知导刊,2019(52):24-25.
[2]黄妹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9(24):43-44.
[3]周新艳.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58.
[4]庞庚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使命担当[J].华夏教师,2019(35):45-46.
[5]王益坚.吟诵经典气自华:浅谈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J].名师在线,2019(1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