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彬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
想要上一堂好课,并不容易,因为课堂的背后站立的是教师,是一个人的思维深度、眼界宽度、智慧考验……若干的因素,如同一个内在的“生物圈”,彼此关联,相互影响。这离不开天赋,离不开重复练习,离不开热爱,离不开自我追求,也离不开科学的备课认知结构。万物发展都有规律,教学亦是如此。为了便于实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备好一堂精彩高效的课:深钻教材,清晰有效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
一、深钻教材
1、教材地位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考试的依据,也是教师和学生上课的主要依据,没有哪一本教辅资料上的标准会是高考试题的标准,只有教材才是高考的试题标准参照。因此研究好教材是我们提升课堂质量的有效保障。
2、全面研读 对自己所讲的课堂内容,充分认识章节知识在教材整体地位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教的课本要有一个全面研读,清晰本章节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深入领会它在总体知识构建中所起的作用。
3、读厚教材 高考题,诊断性试题很多时候穿插了书本中我们忽略的细节,有时候是对书本中课后习题的挖掘,有时候用书中的材料作为习题的情景,有时候甚至旁栏思考等小字也是考查知识的来源。所以把教材读厚是我们备好课的关键步骤。比如我们学科要求答题术语准确,知识零散,在钻研教材时,除了主干知识的深度钻研,还包括书的前言,问题探讨,本节聚焦,旁栏小字思考题,书中引用的例子,课后习题都是需要钻研的内容。只有教师把书本烂熟于心,深度挖掘教材中可能会出现的考题,才能结合本节的重点难点把书上的例子,思考题开放性的带到课堂。既避免了学生考试遇到书本改编习题的陌生感,也能避免遇到试题才发现遗漏知识的尴尬。
二、清晰有效的教学目标
首先要清楚“教什么”再去思考“怎么教” 没有教学目标的课堂,犹如失去目标的船只,永远无法抵达岸边;没有教学目标的课堂,会变得慌乱无序、教学成果无法评价、评课也会变得荒诞;没有教学目标的教师,也会陷入低效率成长的困境。当我们都不清楚要教什么、教到什么水平的时候,再多的方法也无意义。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用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1、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是目标确定的来源。对于具体的每一节课,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呢?教参上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但是有时候不能完全照搬为实际课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习题导向是重要环节,反复研做高考题、诊断性试题、期末考试题、期中考试题、自己也可购买多本练习题,是找到教参上的目标与实际教学目标的差距。
3、集体备课带来的方向性,每周的教研会对下周教学,对于目标的确定也有重要导向。尤其是新教师的成长这是一个快速找到方向的路径。
4、实际基础为导向,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即根据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等不同学情,确立的教学目标应有所区别。
5、好的教学目标还应该有层次,核心指向,目标可操作化,有迁移性。有了目标的指向,我们备课的教学过程就有方向,课时安排,知识的讲解程度,时间分配,习题选择,教学方式,课外延伸,教学反思也就有了方向。
三、精心设计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展开。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每一种课要达到的目标不一样,所以选择的方法也不一样。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主要要依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设备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决定。总得来说,需要使学生感受乐趣,跟上节奏,体验收获。
1、怎样达到目标
(1)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这样浅层次的目标在设计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体验成功,收获快乐。比如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完成,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对于果酒制作这一节内容,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果酒,让科学知识走进生活,知识的掌握和实验的探究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对于重难点内容可多形式,多角度来突破。比如用形象的教具,角色扮演,针对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老师制作的染色体,用化学里面的甲烷模型来解释氨基酸的结构式,用音频视频多维度展现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用代表性的例题强化重难点知识的应用,理解。
(2)备课环节 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只有备得深,才能讲得透,析得准,练得精。对于:
①知识备课和习题备课应该抓准重点和难点,找准训练点。
②导入备课应该抓住学生兴趣,找到共情点,比如上免疫调节以新冠病毒导入
③提问备课应该有层次性,发散性,迁移性
④教学方法,应服务教学目标,考虑学习效果,实际操作性
⑤学法备课,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维,知识基础。比如让学生来讲错题,发现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老师的解题方法的差异性。看学生做题痕迹,了解思维过程。
⑥时间分配备课,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知识时间应占据的比例较大
⑦课外延伸备课,课外延伸的知识应该紧密联系所学知识,让学生用熟悉的知识解决陌生的问题。
⑧知识框架备课,是再次把教材读薄的过程,知识框架备课还可以在上课时提醒自己上课顺序,时间分配。
⑨教学计划备课,应具有周密的计划性,一周内的教学计划还可以让我们整体调控教学进度,比如一周内晚自习的安排,边角时间安排都落到计划上,有每天的教学安排,边角时间安排,晚自习安排。处处做到有备无患,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
(3)虚心的学习 在自己备好课后,多听不同老师的课,比较不同方法处理达到的教学效果有什么不同,对于新教师,更要多听成熟教师的课,尤其是备好课后再听成熟教师的课,既能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也能更快速成长。
2、目标预期 课堂上未达到的目标,有两种原因,一是目标制定不合理,需要修正目标;二是目标合理,但是教学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未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教师学会教学反思,比如教学反思有上课时间分配,上课提问的改进,讲解顺序的改进,学生监控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改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会反思的老师在教学生涯中才能不断成长。
教学是自我修炼的过程和体现。教学有法,熟能生巧,练习有道。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