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案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戴璐洋
[导读]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教育心理学所能够发挥出的实用价值也越来越显著,

        戴璐洋
        四川省西昌市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15013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教育心理学所能够发挥出的实用价值也越来越显著,所以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展中深入其内涵,提升最大效能。但是由于教师对于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认知偏差,以及课程本身的问题等因素,导致在课程实际的进行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广大教师重视起来,从课程专业实质出发,解决问题并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心理教育;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通过认识当前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并把握国内课程改革的动向,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应该走内涵型深化和外延型拓展相结合的道路,兼顾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和提高这两方面,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的不仅仅是教师,而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和教育能力的全方位立体化人才。人们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自己的独特追求有独特的见解,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意识应使课程成为实现和提高生活价值的过程。在课程中,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情,释放了他们的巨大潜力,从而形成了高尚的品格,实现幸福和充实的理想让自己的情感散发出智慧的光彩,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培养的老师才能够称为社会所需人才。这要求教职员工体验现代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并训练他们的教学技能,但是当前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的情况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并且像教育工作者这样的老师的要求相距甚远。根据长期的调查可以得知。学生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意见可以总结为学习无聊,同时学习后无用。对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全面理解和总结是课程改革的起点。
        例如,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内容已经过时和不完整,必须紧急解决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教科书内容的逻辑安排。教科书内容由抽象概念重叠构成,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在未来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实践没有任何意义中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教育学和心理学教科书的内容也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双方相互渗透,一方面,心理学研究支持教育学的内容。教育的内容与心理息息相关。如果教师不能够两者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梳理,那么某些内容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叠,并且有限的课堂时间将花费在不必要的重复上。
        二、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1、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削弱教学效果。

教育学的改革始于丰富教学方法和方法,旨在提高兴趣,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然后改变记忆和模仿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思维训练,并将结语教育转变为课程教育。这不仅反映了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作用,而且还表现出主动性和热情。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需要能够丰富教学的形式以及手段,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实际开展当中,从而实现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应对复杂的教学活动并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执行。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在充实教学形式和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发挥整体优化作用。在全面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每位教师都基于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在运用特定教学方法方面获得了经验,教学方法不是寻求统一,而是寻求适合班级的方法。
        2、调整教学内容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协调是教育和心理学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具体实施课程的性质以及具体实现教育目标,都与课程的成败有关。更新和调整教育内容需要做两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更新教育内容,结合时代的发展,反映现代教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增强教育的科学性。例如,教师需要能够实用的指导价值,许多有关的内容都在很大程度上被压缩了,个性教育,心理健康,心理研究方法等更具针对性。并与中小学的教育联系更加紧密,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同时是教师也尽量不要重复课程内容。在确保每门课程的基础教育内容的前提下,教育理学的教学方法明确了每门课程的内容从心理学扩展到心理健康教育,个性教育和教育研究的方向方法等梯度教学法倾向于基础教育技能的培训,教育评估,指导管理等。所以教师需要能够及时的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以此开展有效的教学规划与设计。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程的实际开展中,通过把握国内课程改革的动向,为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应该走内涵型深化和外延型拓展相结合的道路,兼顾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和提高的两方面需要,,实提高这两门课程在培养学生教书育人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综合性全面人才,实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发展,让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立足与根本。
        参考文献:
        [1]杨心德,试论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第2期.        
        [2]崔英锦,芦爱英,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3]周芳,袁书卷,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