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秀地
合江县利城高级中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和学校越来越重视高质量的学生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学生存在很多心理问题。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能够有效地指导心理健康,以便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教学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阶段,这是心理问题频发、人格发展的快速阶段。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帮助高中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指导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教学的内容过时
中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他们建立真正的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提高他们承受和克服失败的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的目标缺乏科学合理性,其主要重点在于仅教学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缺乏明确和科学的课程框架意味着课程不够灵活和新颖,这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重要的支持。同时,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比较匮乏,教学创新不足,范围不明确、浅显,道德和学科导向的教学。在教学反馈时,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内在感受和体验,不能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进行评估。
(2)教师敬业度低
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接受过心理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所占的比例很小。超过60%的心理老师是其他学科的老师。在北京,吉林和辽宁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39.8%的教师接受过心理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能力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的原因之一。此外,学校提供的心理咨询和辅助设施还不够完善,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3)公众,学校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对心理学行业的发展关注不大。首先是社会避免谈论心理产业,这阻碍了心理产业的发展,其次是缺乏对心理产业的监管和指导,这不利于对心理问题的正确认识。而且这也不利于心理服务渗透到公共生活中。
2.关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未来发展的建议
(1)加强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由于高中生每天都忙于考大学以获得良好的成绩,因此他们在宿舍,教室和食堂之间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承受巨大压力,与外界的联系减少。结果,将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与学生及时沟通,以了解他们的一些问题,设计合理的应对方法,并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开会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咨询。同时,他们还必须使用心理健康课程来帮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学校还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某些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更多的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学校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可让教师与学生深入互动和互动,从而吸引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注意力,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
如果学生想健康成长,则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此外,教师应明确学生的心理健康目标,以提高他们的个性并发展良好的心理能力。此外,教师应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
例如,作者发现,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攀比心理在学生中变得十分普遍。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使学生有机会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组织了“克服不必要的实践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克服紧迫感并保持和平态度。在会议开始时,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些学生提到感情,有些提到金钱。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者得出结论,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健康就没有任何东西。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很重要。此后,作者立即鼓励学生阅读《诫命》中的文章,并要求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如何解释“冲动”一词,为什么出现冲动心理学以及如何克服冲动。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学生将能够理解“没有什么可以远离沉默”这一事实。因此,在高中学习心理健康时,教师应始终注意学生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室以促进心理健康咨询
高中生对外部学科更感兴趣,因此他们经常敢于大胆地探索,但是由于他们的判断能力不强,因此往往在认知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对外部学科的正确认识。有一些先入之见,因此在此期间,父母和老师需要正确地指导学生并照顾他们的内部状况,以便学生在身心上发展,以便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及时得到指导。建设心理辅导室,以便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得帮助。高中生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不想向老师展示自己的弱点。结果,许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默默承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会出现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教师应定期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以照顾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当发现有些不正常的学生时,老师应该及时关注他们,鼓励他们走出阴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
简而言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改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雪.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25+22.
[2]王琼燕.促进高中生自主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6):8-11.
[3]郭晨虹.高中生希望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多元幸福感的中介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2):1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