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进
身份证件号:3707821977****3797 山东省 262200
摘要: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重点工程,在雨水冲刷、河道沿线生活及工业垃圾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河道被污染、阻塞的概率增加。近些年国家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水利工程建设时河道治理工作也被提上日程。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重要性;策略
1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必备资源,提高水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既能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也能提升人类的幸福感,同时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价值品位,对城市经济与环境发展有机融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城市水资源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因此,人类对水资源的综合保护利用、对河道水生态环境以及水生态环境发展的需求与要求都在不断提升,进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水生态环境综合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刻不容缓,是十分必要的。
2河道工程治理现状
2.1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在河道工程治理中,环境保护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地区只注重河道治理的设计和改造,随着现阶段城市的发展,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将加快城市化的速度水污染,从而威胁到城市居民的生命。主要原因是群众环保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严格按照河流管理的相关理念和标准开展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在实施河道工程管理时,应强化环境保护意识,重视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
2.2河道淤积未得到改善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受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影响,许多地区河流防洪排涝功能持续恶化,造成了严重的河道淤积问题。在河岸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护岸和堤身的有效设置和保护,导致河流本身无法满足相关防洪标准的要求。此外,有关部门对河道护岸建设重视不够,对河道绿化影响较大,导致河道长期超负荷运行。泥沙的持续增加会直接影响到河流的防洪排涝功能。
2.3治理责任划分不当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许多管理任务需要多部门共同完成。但是,现行河道整治体系还不完善,各部门职责划分不细。在这种情况下,不同部门的人员对相关规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河道整治各自为政的局面。比如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等部门在实施河道整治时,由于职责分工不明确,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没有及时有效地遏制河道环境污染的蔓延,这将对河流工程的治理效果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
3河道治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3.1严格质量管理体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为保证项目管理质量,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工程监理以及合同管理制度等,力争以制度为支撑约束施工行为,从根本上保证项目建设质量。针对整合至国家及区域基本建设计划范畴内的水利工程,均要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法人对工程项目负主要责任。项目建设阶段推行招投标制,要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开展招、投标活动,彰显“公开、公平、公正”与诚实守信的建设理念[2]。项目法人委托有水利工程监理资质的专业监理单位负责完成项目监理任务,监理内容有施工合同实施、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造价成本等。要严格秉持“信用至上”的原则落实项目勘察、施工以及建材购置等工作,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签署合同。
3.2控制施工质量过程
在落实、实施、检测质量管理制度推行成效方面,施工方肩负着重要职责,施工方全体职员应明确质量安全意识,在各个环节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真正落实“谁指挥生产,谁操作,谁负责”的产品质量管理规则。严格依照水利项目建设相关文件条例、质量规范要求、检验标准等组织生产活动,不定期前往一线开展生产过程督查、测评工作等,依照日、月、旬对施工队项目建设质量作出深度剖析,按照一定周期组织项目建设质量研讨会议。
监理方全权代表建设方监管项目建设质量,自觉肩负监理责任,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测等诸多办法检测工程建设质量,协助施工方及时解决质量缺陷。针对水利工程建设阶段滋生出的重大质量问题,监理方一定要及时、详实的将其反馈给建设方,并加大现场保护力度,落实摄像、主要数据记录等工作。
建设方应落实前期策划工作,预估对水利工程施工期、投用期质量形成负面影响的各类因素,力争最大限度地提升项目决策工效。加大监理、设计及施工单位资质级别、实践经验以及声望等考察,签署项目合同时,一定要清晰设定质量条款及相关责任,针对大型技术方案、设计文书、施工组织规划等,加大评审力度,加大计划执行阶段的质量调控。明确项目施工质量管控程序以及需主动加以调控的影响因素,健全质检组织,促进项目参建方之间协调运作工程。严抓质量“检验关”,认真落实标准的检验方法,严格依照规范要求组织验收分项、隐蔽式工程,加大质量问题报告的审查力度,定期参加质量监理汇报会。若工程建设阶段发现质量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组织专人现场调查剖析质量问题诱因,严格依照质量管理规范审查监理、施工方工程问题报告及处置方案报审单填写情况。
3.3建设生态水利工程
一般来说,喜水植物具有良好的固堤作用,因为喜水植物根系发达。通过大量种植喜水植物,可以美化河流环境,同时有效地保护堤岸。相比之下,天然护岸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河岸的生态环境,但其抗洪能力有限,只能设置在缓坡地段。如果设置在其他路段,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固路堤结构。此外,在实施生态护岸建设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做好优化设计,合理选择植被类型,提高护岸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4职责分工明确
为解决河道工程治理问题,有关部门需要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促进河道治理整体质量的提高。在完善责任制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职工的工作条件和各环节的施工质量,把二者结合起来,推进河道整治体系建设和完善,有效解决多管齐下的问题,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权限,将河道整治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同时,治理机构要加大资金投入,强调专款专用,配合相应的监督管理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河道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河道整治效果良好。
3.5河道污泥处理
在河道疏浚过程中,对河道淤泥进行疏浚开挖,可以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河道疏浚出的淤泥含金量高,经检测后应进行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减少二次污染。对于污泥堆放场所,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重金属对周围水质的影响,并对污泥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充分处理。
结论
总之,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河道工程管理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为促进河道工程治理整体质量的提高,有关部门应及时更新观念和认识,明确河道工程治理的必要性,分析河道工程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群众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河道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河道治理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的同时,注重项目运行管理,解决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问题,促进河道工程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韩克胜.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与防汛措施经验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124-125.
[2]张武术.浅析加强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4):73-74.
[3]杨萍.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与防洪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0):27-28.
[4]李依洋.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治理措施的应用与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