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梦
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 276000
摘要:水利工程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水利工程和普通的建设工程不同,其施工地点多在人迹罕至之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并且涉及的施工内容较多。这些综合因素使得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众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的风险。纵观以往水利工程建设史,因防范不到位而酿成重大事故的不在少数,施工风险问题成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建设单位只有在全面了解施工风险的基础上,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和规避措施,将其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对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施工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风险;防范对策
引言
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型工程,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时效性,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也能减少自然环境带来的危害,保证人们的财产安全。水利建设是建设高标准的基础,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在工程规划中存在大量不结合当地实际现状的情况,导致水利工程发挥的作用较小,在资金投入和建成后的运维管理中问题也较多。文章主要结合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和现状,提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措施,以期为我国的水利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1水利工程所面临的施工风险分析
首先是自然环境风险。水利工程建设地点通常都处于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开发程度低,交通不便,往往缺少对应的防护措施,使得其施工活动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大风、强降水、雷电等不可抗拒的自然风险,这类风险往往会阻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此外,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地的水文条件、地质条件也属于潜在的自然环境风险,如地下水过于活跃、山体滑坡等情况,工程施工面临着安全威胁,无法保障其施工安全性。其次是施工技术风险。施工技术风险指的是由于施工技术不当或者不满足施工要求而带来的风险,技术风险贯穿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个工程,一方面是由于技术体系存在一定的落后性,无法有效应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使得工程整体都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方案的不合理性,在施工中出现技术方案变更的情况,增加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2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的防范对策
2.1政府引导规划和建设,提高建设时效性
水利工程要在“以排为主,灌溉为辅”的规划指导思想下建设,在保护当地居民住房的基础上,注重对大中沟的开挖、疏浚,这将对汛期排涝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笔者认为要加强政府的引导规划,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对地区的主要水利工程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灌溉或者排涝的主要问题,再对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目标、方式、内容等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此做出明确的规划。2)规划制定完成后,水利部门要组织相关专家明确区域内哪些水利工程需要维护、改造、扩建或者重建,达到工程量和资金上的透明。3)在论证和组织实施上,可以邀请当地农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编制报告过程,让其对实际灌溉和排涝中遇到的细小问题进行分析,保证规划阶段的时效性。4)在实际建设中,需要政府的引导,制定挖塘泥、清理河坝、疏通水渠的具体方法,组织相关人力和物力投入工程建设中,通过政府宏观管理的方式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2.2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施工进度。针对当前一些区域中水利工程建设出现的投资力度不均衡的问题,政府应对水利建设所需资金进行科学的配置,保证资金投入的均衡。同时,为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除了加大对当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政府还应发挥出引导的作用,吸引社会中更多的企业为水利建设贡献力量。如利用对水利建设经营权的拍卖、承包等,吸引业主自觉投资,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实现对工程的建设、维修和利用,或利用水利项目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然后利用农业产业反推工程项目的社会投入等。针对已投入使用的水利工程,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其后期的管护工作,发挥出其应有价值。最后,应设置一定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如人才补贴、职位提升等措施,挑选表现突出的人才加入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为水利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2.3严格把控和监督施工建设工作
了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有效措施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由于部分工作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充分理解设计方案,难以对工作程序进行合理把控,不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延误了施工时间,浪费了施工材料,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把控和监督施工建设工作,明确责任主体,提高管理意识。一是严格监督施工进程,提高施工质量。二是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管理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监督管理工作。三是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将管理责任意识较差的工作人员直接调离岗位,合理的管理体制有助于保障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与科学性。
2.4防洪抢险工作措施
首先是预防为主。防洪抢险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洪水带来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工作人员前期要对施工地段进行仔细勘察,结合施工地段的实际和具体险情制订防洪预案。为了进一步优化方案,施工方也可以请一些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作指导。另外,对于不能正常运行的防汛抢险的机器设备要及时修理更换,抢险材料要准备充足,必须保持机器设备随时能够投入使用[3]。做好前期预防工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抢险措施,在洪水来临之际,就能够从容应对,才能避免巨大安全隐患的发生。其次是确决策。防洪抢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决策水平的高低将关系到整个工作开展的质量,也就是说决策者针对现场状况进行指挥的时候,采用的抢险方案应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多种多样的保障措施。决策者必须考虑整体的局面和居民实际状况,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居民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样的决策才有较高的可行性。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水利工程建设实践中,风险伴随其施工的整个过程,既有自然环境因素形成的风险,也有技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施工单位应当提高对施工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做好勘查和技术准备工作,落实安全制度,加强风险监管,使得施工风险对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推动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许明明,张风国,姜燕平.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18,12(17):146-147.
[2]熊自明,卢浩,王明洋,等.我国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岩土力学,2018,39(10):3703-3716.
[3]王晓飞.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6):172-175.
[4]庞文革.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防洪抢险的探讨[J].地下水,2016,38(6):113-114.
[5]周维,蔡铖.长沙迪沃大流量便携式防洪抢险泵的开发与应用[J].市政技术,2017,3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