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35期   作者:袁光伟 李龙涛
[导读] 伴随全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的总体建设规模也在随之不断增大,
        袁光伟1  李龙涛2
        1聊城帮创建材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
        2聊城艾科置业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伴随全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的总体建设规模也在随之不断增大,同时建筑施工数量与实物工程量更在不断地增多。全社会各行各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也在随之不断地提高,同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大体积房屋建筑工程在实际作业中的主要应用之一,因此社会对此项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技术。
        关键词:施工技术;建筑;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是现代建筑的一大主要特征,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需要克服许多技术方面的困难,这同时也证明我国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某些大型工程之中,例如水库大坝的建设,经常使用大体积混凝土。虽然应用广泛,但同时仍然存在着很多技术细节方面的瑕疵。若这些细节控制不好,最常见的质量隐患就是施工工艺操作失误造成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地基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发生的概率。
一、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征
大体积混凝土实际上是指混凝土的体积大到能够改变混凝土的水化热,即混凝土内外温差达到25℃。在建筑工业之中,所应用的混凝土大多是大体积混凝土。此种类的混凝土的特点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影响之下,结构端部的混凝土总数同样比较大[1]。建筑工程混凝土采用分接头构件的方法,增加单体混凝土的投入数量,从而尽量增大混凝土的利用效率以及其总质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外界温度对其影响增大,其内外温差也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之中,必须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完成保护处理,否则,就温度而言,大体积混凝土会发生更多的裂缝现象。
二、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施工过程
大体积混凝土不但在施工过程数目方面繁多,而且在其相关的施工工艺作业复杂程度方面也比较高。有相当大部分的施工技术保质保量地完成需要整个工地的配合。而恰好是因为这一原因,在完成整个施作业工之前,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施工过程来调节和制约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不单单包括详细的施工顺序,准备和应用相关技术,还应准确定位施工环境、近阶段天气等相关因素,从而决定是否继续完成施工作业,例如大雨时不能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除此之外,根据建筑结构应力计算结果,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制定施工温控指标值,从而合理地制定温控举措以及温控方案。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之中,作业人员应不断地调整温度计算的相关具体参数,及时地修改温控计算模型,准确地预测后期施工阶段建筑结构的具体温度场以及应力变化的大体趋势,根据温度变化情况调整和完善温控方案从而保证施工信息的畅通,预防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2]。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详细施工过程大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作业准备环节—混凝土配合比和拌和—浇筑—保护—输送。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温度异常,温度的控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所以各阶段的温度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的主要内容,而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是调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散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三、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3.1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的施工技术
在作业的准备环节,相关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把关原材料以及作业相关设备。在大体积混凝土的作业过程之中,其选用的原材料大部分由骨料等多种相关成分组成,而选用的主要工作装置是搅拌机和灌浆机。需要指出的是,大体积混凝土的生产并没有在施工现场作业。一般是由相关输送车辆运至作业现场,之后马上进行作业任务。而且,大部分大体积混凝土输送时间相对较长。为避免其凝固速度过快,在输送过程之中仍然需要维持一定速率的搅拌速度,否则会被大体积混凝土破坏,混凝土截面较大,造成结构裂缝。所以,在采用残面分层浇筑技术的过程之中,为防止高温对混凝土浇筑的负面作用,需要适当地设置遮阳措施,并且在浇筑后及时排放污水;二是综合分层浇筑相关技术,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第一层完全浇筑,第二层在混凝土桩设置前浇筑。根据此基础操作,逐层地完成,直至浇筑全部完毕。该施工工艺应在混凝土结构面较小时采用;三是分段分层浇筑相关技术。在混凝土浇筑的实际作业过程之中,应该综合分层浇筑强度大,输送机和搅拌机不全面的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在此情况下需要采用分段分层浇筑相关技术,从第一层开始,待一定距离后再开始第二段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并且在此条件之上,每层均应施工,该技术适用于混凝土厚度小、长度大、面积大的结构之中。
3.2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保护的施工技术
保护作业在全部混凝土施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浇筑作业后,操作人员应该将混凝土的外表面迅速压实完毕,从而挤出多余的水分,然后采取相应的保湿具体措施,这是为了避免其外表面因水分迅速流失而导致开裂的情况[3]。当外部环境比较恶劣时,需要完成相对应的温度控制操作。在严寒的冬季之中,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水分容易结冰,难以排除,从而容易造成结构较为松散的情况,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其表面覆盖一层保温膜。同样,由于夏季环境温度相对较高,混凝土的散热过程完成较慢,同样应该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完善搅拌工艺,例如可以采用大量二次加料的方法来搅拌混凝土,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另外,利用二次振捣法还可以避免混凝土中水分和空隙的产生,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结合力,提高抗裂性。为了有效防止和减少混凝土的早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多次摊铺压浆,并按相关规定立即进行保护。
3.3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配合的施工技术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大体积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更高,因此相关作业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一是粗骨料以连续级配为主,细骨料选用中砂;二是外加剂和外加剂的选用;三是,为降低单位混凝土的水泥消耗量,作业应适当增加外加剂和骨料的掺量;四是在水泥的选用上,应注重水泥水化热低、凝结周期较长的特点[4]。除此之外,为减少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泌水,应选用矿渣水泥,并尽量选用泌水性好的品种。必要时可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应及时放水,在隔水处均匀地浇筑拌制完毕的干硬性混凝土,用振捣器振捣处理,然后浇筑上层混凝土。
结语:总之,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它具有优越的性能,可以提高整个建筑的稳定程度,但其施工工艺也比较复杂,对施工工艺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和研究可以有效地消除其弊端,使其更加完善,从而最终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性能,这对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其所需要经历的路程。
参考文献
[1]刘小青.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砖瓦,2020,(12):174-175.
[2]张华.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 四川水泥,2020,(12):27-28.
[3]黄晓江.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 中华建设,2020,(12):154-155.
[4]张庆华. 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 砖瓦,2020,(11):159+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