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6期   作者:王翔
[导读] 现阶段,城市化在不断地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改善,对于市政道路的建设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王翔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现阶段,城市化在不断地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改善,对于市政道路的建设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旧有的市政道路,只有通过完善、合理地改造,才能实现市政道路的功能和景观环境的改善。在市政道路改建工程的众多内容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化改造具有快速、经济与环保的特点。把混凝土路面改造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解决路面的缺陷问题,也能够节约成本,但是很多道路改造之后,会出现反射裂缝或网状裂缝,产生很多的问题,为了促进景观环境得到改善,在市政道路改造时要非常重视道路的施工及管理工作。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的施管理。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管理措施
引言
        市政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个极其关键和复杂的问题。市政道路工程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施工管理就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保证城市道路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将施工质量、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落实到具体工作。要分析和把握影响市政道路改建工程施工管理的因素,强化市政道路改建工程的质量控制意识,准确把握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施工难点,重视道路改建工程的进度和安全。
1、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特点
        随着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市政道路的修建、改造规模持续扩大,作为城市发展的命脉,市政道路质量直接影响着市容,也关乎未来城市网络的构建与发展。从市政道路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其受到外界环境、超载车辆磨损、事故损坏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市政道路的使用性能降低、寿命缩短,相应的通行能力也受到影响,甚至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程度。对此,为有效解决市政道路狭窄、路面病害等问题,相关改造施工项目的数量正逐渐增多。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实施有其特殊性,往往施工现场较小、工期紧,且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较多,具体特点可归纳如下:(1)施工场地受限。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多数处于市区内,工作面相对狭窄,面临着占用机动车道、人行道的情况,也涉及旧路拆除、城区改造等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周边环境与居民出行,由此增加了施工难度。(2)施工工期紧。市政道路改造项目的甲方主要是政府部门,由上文分析可知,其难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为最大限度减小此类影响,政府部门往往对工期的要求较紧,施工单位为了保证项目按时完工,往往需要加工加点,由此带来一定的质量风险。(3)周边地下管线复杂。市政道路开挖施工面临着复杂的地下管线,包括供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管线等,施工前全面落实相关交接工作十分关键,由管道有关产权单位表明管道位置,防止在施工中挖断管道,否则不仅导致相关经济损失,也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市政道路施工进度受到干扰。(4)材料成本投入大。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作业中,原材料需求量十分大,相关费用在总造价中占比50%~70%,合理的材料采购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造价等问题。
2、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技术难点
        2.1接缝处理
        在道路改造整治提升工程中在路面裂缝和填充材料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切割机和清理机彻底清理混凝土路面上的杂物和多余的土壤。如果路面出现新的裂缝,可用高压水枪或压缩空气机彻底清除路面裂缝中的灰尘,能够很好地保护路面,表明了密封内部的清洁度要高于总深度的设计高度,同时饱和度要和路面的表面达到一致,而且在路面中心和表面增加1mm~2mm的误差值。另外,在路面填筑工作中,要保证所用材料的均匀性,填料的厚度需要与路面一致,避免出现漏水、渗水造成路面开裂的问题。
        2.2土板伸缩
        由于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接缝问题比较复杂,其中土板也会出现伸缩问题,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防水性能,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加强改造施工尤为重要。
        2.3路基不稳
        现阶段,在市政道路路面改造过程中,路基不稳是其中一项影响较大的问题,需要予以关注。路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市政道路的运营时间以及其安全性。因此在进行市道路路面改造时,先要稳定路基,明确影响路基的各项因素对路基的稳定性进行科学的监督和管理,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如果未能发现路基不稳定,或没有对不稳定的路基进行科学处理,在实施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时,很难保障其改造质量。只有当路基稳定性达到施工标准之后,才能继续开展路面改造工作,从而延长市政道路路面的使用寿命,突出路面改造设计的作用。
        2.4施工质量不佳
        目前,在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质量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未引用先进的路面改造施工技术,也没有在进行改造施工方案设计前实施现场勘查工作,对道路路面的受损状况了解不足,没有基于原有路面的各项参数进行科学分析,无法为后续的改造施工方案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目前还未制定完善的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3、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3.1摊铺沥青混合料
        完成路基施工后,应在混凝土的上层摊铺混合料,根据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施工设备,保证市政道路施工顺利完成,确保施工质量。在摊铺前,应先在混凝土上涂粘一层沥青,完成后不能受到人为或车辆的影响,再涂上一层热的沥青混合料,以此保证沥青混合料和混凝土的密实性。例如,在坂南路道路改造工程中,坂南路长663.96m、宽26m。包括挖除原有路面,修复路基,铺设沥青路面,更换路沿石、路灯缆线,改造排水设施,安装交通标志牌、隔离护栏,施划交通标线等。根据道路具体宽度利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施工,按照相应的工流程顺利完成整个摊铺。如果道路宽度过大,应充分分析两次摊铺之间的接缝问题。摊铺过程中的速度、温度等要根据混合料自身实际情况和道路情况决定。利用摊铺机的自动找平和调节厚度装置实现连续摊铺,保证市政道路平整。对于无法摊铺的部分,要利用人工摊铺的方法进行摊铺,确保整个道路摊铺的连续和稳定。如果在完成摊铺后出现塌陷等问题,应及时补修,更好地保证摊铺质量。


        3.2碾压沥青混合料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沥青混合料碾压需要制定最佳施工方案和配备性能较高的压实设备,以确保施工质量。碾压设备要选择大吨位的振动压路机、钢轮压路机或大吨位胶轮压路机。摊铺施工结束后,由专门的质量监察员与监理人员共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作专业性检测,并及时调整和解决,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方案要求标准后,再进行沥青混合料碾压施工。一般情况下,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施工包括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在初始碾压过程中,施工机械适宜选择钢筒式压路机,初始碾压结束后,要调整路拱以及平整性。重复碾压施工时,需使用较大吨位的重型轮胎压路机。而最终的碾压施工需在重复碾压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通常选择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施工中,为确保沥青混合料温度达到工程预定标准,在压实中必须辅以加热器,如果沥青料温度不达标,则要使用加器及时加热处理,确保施工质量。
        3.3对重度破碎板的修补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由于施工建设时采用材料的性质限制,且长期处于高度承载环境中,常会出现破碎的情况。对已断裂成三块以上较严重的破碎板,需采用常规的挖补方法更换破碎板体,挖除旧的破碎板,并清理基层,使用混凝土修复松散的基层,如果存在松软的淤泥块,要进行挖坑切槽处理,确保露出坚硬的基层,保证基层表面的平整性,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横坡坡度,清理后再进行混凝土板的浇筑,达到修补效果。
        3.4脱空板块的处理
        对于脱空板块的处理要注意板底情况的调查,如脱空程度较严重,需仔细研究后再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予以解决。对于一般情况下的脱空板块,效果较好的方法是进行板底压浆,利用灰浆泵的压力将水泥浆液通过喷锚或预先处理好的孔洞直接压入板下,填充脱空板块下的空洞,使基层恢复稳定性和平整性。
        3.5接缝处理
        接缝也是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的难点,完成摊铺和压实后,在沥青混凝土基本成型时再处理沥青路面两侧的缝隙。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缝隙大多是纵向或横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接缝方案。纵向缝大多是利用热接缝的处理方法,在沥青混凝土还具有一定温度的基础上,对其接缝处添加沥青混合料,利用这种方法时一般是在完成接缝后才对其进行碾压,以保证碾压作业平整。在摊铺过程中,应将摊铺机控制在20m以上。纵向缝大多是处理道路宽度较宽的类型,而对于道路较窄的能够一次完成,并不需要进行接缝处理。还可以利用冷接缝的方法,也就是在完成一侧道路施工后,再对另一侧进行摊铺。及时清扫接缝处,涂上沥青完成接缝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一侧施工后,应将摊铺机重叠在已完成的路面上,并且将其宽度控制在10m以内,计算相应参数是否正确,保证处理的合理性。
        3.6沥青冷再生技术的适用范围
        沥青冷再生技术主要应用于沥青混凝土面层,主要包括基层结构层刚度符合承载力要求且路面的排水效果以及设施比较完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冷再生技术可以使原本的路面材料缺陷得到补充,如果道路的结构层出现了变形或者损坏,基层的刚度就难以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故而在进行冷再生技术之前,要及时对旧的路面结构进行改造和弥补处理。
        3.7确保施工现场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主要是指市政道路工程改造施工能够严格遵循相关施工规范和施工标准,按照施工规范标准安排每一道施工工序。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够破坏周围自然环境的一草一木,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不能够以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为代价。(1)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内容,结合工程发展实际情况拟定有关的环境保护计划,融入至施工中,根据环保规定开展施工。(2)强化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强化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和水泥不能够在不经过处理的情况下就排入到城市的河流。如果施工场地不具备焚烧设施,在施工场地不能够焚烧可能产生毒气和恶臭气体的废弃物。(3)施工过程中减少和防止污染出现的措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碴土需要在指定地点堆放,并每天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这些碴土进行处理。高空施工产生的垃圾需要应用专门的设施设备进行密封处理,并使用垃圾筒或者其他措施进行清理搬运。在整个施工现场还需要设置专门的清洗车辆,借助清洗车辆来冲洗施工现场。
        3.8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强化对材料的采购精细化管理。施工材料在进入到施工场地之前需要由工程总监理师批准、认可,在保证材料满足施工要求后,签订材料供需合同,明确质量标准、施工规范、材料单价和材料基本供应方式。对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严格禁止进入到施工场地。(2)强化施工设备的精细化管理。设备是市政道路施工的工具,是保证施工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要合理配备,设备的质量检查要做好,各种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要优良。配备满足施工求的性能和数量,使机械设备齐全、配置合理、性能先进,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要求。
结束语
        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关系着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发展,需要加以重视。针对当前市政道路路面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地创新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提升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效率,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结构更稳定的道路路面。
参考文献
[1]吴昊.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研究[J].智能城市,2019,5(23):44-45.
[2]黄华金.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与关键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7):49-50.
[3]谭雪峰.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5(15):167-168.
[4]李从保,王宏成.关于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研究[J].江西建材,2019(07):69-71.
[5]缪萧键.探讨市政道路“白改黑”改造工程施工及管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9(07):169-170.
[6]吕成利,周忠丰.市政道路改造设计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1):285-286+294.
[7]刘新芝.市政道路“白加黑”改造施工技术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183+218.
[8]张金涛.市政道路旧路改造的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四川建材,2019,45(05):150-151+157.
[9]鲁成铭.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方案研究[D].长安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