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勋
富汇房地产开发(富阳)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针对民用建筑场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的规范要求,并重点论述了民用建筑概念设计,供参考。
关键词:民用建筑;建筑设计;问题分析
0前言
场地竖向设计是规划场地设计中——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规划设计、总平面布置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在考虑规划场地的地形利用和改造时,必须兼顾总体平面和竖向的使用功能要求,统—考虑和处理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才能保证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做好场地的竖向设计,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建设速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反之,不合理的场地竖向设计,则会不利使用,增加工程成本,造成浪费,对以后的使用买下极大的隐患。
人们通常认为,平整土地上的竖向设计相较山地丘陵地区要简单得多,甚至就可以不予考虑,很多建设项目初期方案设计时,只要建筑专业来设计平面构图的美观,平面的流线设计,在施工图阶段才去配上竖向设计,才去了解绝对标高,黄海高程等,对建筑所在场地的周围环境如道路,河流等一系列情况考虑不足,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的设计必然是欠缺、不足的,甚至是失败的。
案例一:某学校位于旧城区改造地带,属于拆迁建工程,地形狭长地块内及周边均有历史文物保护建筑,场地周边有两条现有城市道路,标高在8.5-8.8之间,历史文保建筑的基础高度(8.9-9.5)间,新建设计有大面积的地下车库和地下人防工程,原设计根据城市道路在基地入口处的标高情况,将我们场地内标高设计为8.75米,将室内+0.00标高定为8.95米,根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城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用地的规划高程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是不违反设计规范的,但是,由于忽略了历史保护建筑及原有场地标高情况,,待地下室地板浇筑好后,施工方发现当项目场地平整到室外设计标高时,周边几栋历史保护建筑的基础是直接裸露在外的,历史保护建筑面临倒塌的危险,由于地下室底板已浇筑好,局部建筑主体施工完毕,且用地太过局促,已无法对场地标高进行大的调整,经反复比较讨论,采用
1:局部地段尽可能抬高
2:地下室顶板加筋
3:历史保护建筑周围做支撑加以围护。
费时费力,增加投资,工期延迟,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如果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将场地竖向设计仔细考虑,则这样的问题就不会出现。可挽回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案例二:某山地别墅项目,规划设计依山就势,也尽量考虑了土石方平衡以及与外部道路的交通相协调,方案得以顺利通过,样板区建筑也通过审批先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发现,离此项目不远处有一浅湖泊,是做为该地的蓄洪使用的,经测算,它的设计洪水位是高于该样板区的建筑设计标高的,如暴雨来临,则会对我们的场地造成极大的威胁与损失,若场地竖向设计重新调整,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经各种方案反复比较,最终,建设方采用了在样板区与湖泊之间采用防浪堤的形式来达到防洪的目的,但由此场地景观也大大的打了折扣。
案例三:一住宅小区,在设计初期,只能确定南侧与东侧道路标高,西侧城市道路标高资料一直未能提供,在尽量留有余地的情况下对小区场地进行了竖向设计,在小区快要完工交付时,西侧道路才动图施工,结果建设方发现道路局部标高比小区商铺的室内标高还要高出0.7米,商铺与道路衔接不便,地面排水也不畅,几番与城市市政规划协调,规划道路做了局部调整,内部也局部加高处理,中间用绿化缓坡隔离,才将竖向高差问题稍作缓解,但是也造成了返工和浪费。
现进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很多地块建设时场地还不能做到“七通一平”地块的建筑设计与施工经常要快于他所相邻的城市道路的规划与建设,虽然与城市规划的思想与精神是不符的,但现实去经常不可避免,城市规划对建设项目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他们之间也有一些不协调,城市规划设计也应在兼顾大局的情况下,对具体现状地块情况结合考虑,将局部问题纳入总体考虑,才能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的场地的竖向设计首先要有的详尽基础资料与设计依据,上述几个工程在竖向设计方面的失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基础资料及周围环境没有考虑或者没有全面的基础资料,竖向设计应取得的基础资料主要有:
(一)地形图
比例为1:500或1:l000的地形测绘图,并标有0.50-1.00m等高距的等高线,以及50—l00m间距的纵横坐标网和地貌情况等;在山区考虑场地外排洪问题时,为统计径流面积还要求提供1:2000-1:10000的地形图。
(二)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资料
场地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如:土壤与岩层、不良地质现象(如冲沟、沼池、高丘、滑坡、断层、岩溶等)及其地形特征、地下水位等情况。
(三)场地道路布置
场地道路平面图、道路出入口及初步考虑假设横断面图、平曲线、超高等设计参数,与建筑场地周围衔接的外部道路坐标的定位图、纵横断面图的控制点标高、纵坡度、坡长等参数。
(四)场地排水与防洪方案
场地所在地区的降雨强度。建筑场地地表雨水排除的流向及出口,如流向沟渠河道、城市雨水管网的接入点位置、容量,如沟渠河道的排水量及水位变化规律,城市雨水管线的管径等;确定雨水流向场地的径流面积;了解排水与附近农田灌溉的关系。在有洪水威胁的地区,要根据当地水文站或有关部门提供的水文资料,了解相应洪水频率的洪水水位、淹没范围等资料,历史不同周期最大洪水位,历年逐月最大、最小、平均水位等资料,以及当地洪痕和洪水发生时间;调查所在地区的防洪标准和原有的防洪设施等;了解流向场地的径流面积和流域内的土壤性质、地貌和植被情况等。
(五)地下管线的情况
各种地下工程管线的平面布置图及其埋置深度要求、重力管线的坡度限制与坡向等。
(六)填土土源与弃土地点不在内部进行挖、填土方量平衡的场地,填土量大的要确定取土土源,挖土量大的应寻找余土的弃土地点。
在取得基础资料后,要对场地具体情况加以分析,了解场地现状与规划情况,可通过现场踏勘等工作深人了解场地及其周围地段的地形和地貌;并应与当地有关部门近年确定的数据相对照,作出合理的判断,在掌握现状资料情况的基础上,再根据总平面的布局与特点,研究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之间的高程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填挖土方量,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建筑、道路的竖向位置,合理地组织场地地面排水、有利于地下管线的敷设,并解决好场地内外按规划控制要求的高程衔接,使得交通联系通畅,便捷。场地的竖向设计落实在建设项目的实际中,通常只是场地重要点的几个标高的确定,但是若不协调统一考虑,综合场地外各种环境情况,仔细研究分析,就会造成投资不经济,用地不合理,不能满足各项使用功能。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仔细研究各种基础资料与规划条件,结合项目的总平面图的设计及自身使用功能特点,对场地标高进行规划设计,使得场地竖向设计经济合理,节省建设项目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城市。
参考文献:
[1]强化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的总图技能[J].卫鹏晋.科技与企业.2012(14)
[2]民用建筑总图中场地竖向设计要点[J].伍蒙蒙.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6)
[3]浅析工业总图运输设计与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的关系[J].王颖.四川建材.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