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生态环境因素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月34期   作者:侯明星
[导读] 水利工程在我国的生产生活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侯明星
        周口市节水事务中心   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水利工程在我国的生产生活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生产生活当中必须利用的基础设施性建设,必须依据当地的具体水文状况进行科学设计,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功能进行有效发挥,促进水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提升水利工程对于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要优化迭代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整体水平,就必须考虑到水利工程所处社会环境的因素,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并且对于水利工程所处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系统化梳理。在平衡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前提之下,充分保护水利工程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而以水利工程作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促进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
        引言
        相比于传统的水利工程而言,现代的水利工程对于生态保护的要求更加重视。因此,在传统水利工程的总体概念之下,演化出了生态水利工程这一概念。生态水利工程是建设在传统水利工程基础之上的新概念,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主要源于生态保护需求的发展。生态水利工程不应当仅仅围绕传统环境保护概念,同时要结合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影响生态环境的相关因素,对于水工程进行整体规划,让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相应的助力。
        一、影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环境因素
        1、影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生物因素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当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具体到水利工程对于生物的影响而言,对鱼类的影响是水利工程对于生物影响的集中体现。当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水利工程的拦河大坝有可能切断鱼类生物洄游的路线,导致洄游的鱼类不能完成繁衍,导致生命周期中断。这种破坏可能对鱼群造成群体性破坏,进而让鱼群受到灭绝性打击。同时,水利工程还有可能深刻改变鱼群的组成成分。当水库建成之后,当地的水文条件必然发生巨大变化,这不仅对于鱼群的栖息环境造成了改变,同时也可能让不适应环境改变的鱼群发生死亡,甚至群体性灭绝的问题。
        2、影响水工程规划设计的陆生生态因素
        相比水生生态因素而言,陆生生态因素往往被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专家所忽视。实际上,当水工程建设完工之后,对于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陆生环境的影响非常之大。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导致当地的动植物资源严重减少,同时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对于当地自然环境的改变,可能对当地的动物的资源造成破坏,从而让当地的生物种类以及生物数量严重下降,进而减少当地的动植物资源。除此之外,水利工程还有可能对当地的土壤以及土质环境造成盐碱化,以及外来生物入侵的问题。如果水利工程所在区域需要进行大规模搬迁,还有可能由于搬迁导致陆生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这些破坏将会持续较长时间,使得当地的陆生生态环境在长期之内难以恢复到原来的良性状态。
        3、影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水生生态因素
        从水生生物的保护角度来看,水利工程有可能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同时河岸湿地的生态环境也可能面临负面影响。咸潮入侵的几率大大增加,水利工程的施工完成之后,水利设施对于当地的河流渠道进行了改变,从而影响了当地的水域生态结构。这使得许多生态群落的多样化严重下降,引起了水生系统的退化。就河岸湿地而言,当上游的堤坝建成之后,洪水泛滥的次数将会减少。但是,泥沙淤积有可能对河岸湿地造成盐碱化,从而使得河岸湿地的面积逐步萎缩,以至于河岸湿地的大幅丧失。除此之外,水利工程还有可能造成咸潮的入侵。

大型水利工程使得河水进入海洋的流量大幅减少,因此海洋的咸潮有可能对于河口的土地形成侵害。咸潮有可能造成河水中的盐含量以及氯化物浓度大幅升高,从而严重破坏水域中的生态系统,并且对当地的水质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优化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功能的有效路径
        1、加强对鱼类生物资源的保护
        为缓解水利工程对于鱼类资源的负面影响,我国采用了人工养殖放流以及修建过鱼设施等方式。过鱼设施是指联通鱼类的洄游路线,通过打开鱼类洄游路线与上游之间的通道,促进鱼类的回游。这一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渠道、仿生旁道以及升鱼机,鱼道是我国水利工程当中运用较多的一种保护鱼类洄游的方式。由于淡水流域中的鱼类具有生活习性各异、种类繁多的特点,因此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必须对当地的渔业资源,以及水文环境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宜鱼类洄游的相关技术以及路径,最大限度的保护鱼类种群解决水工程对于生物种群的破坏问题。
        2、提高对陆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
        相比于水生生态环境保护而言,陆生生态环境的保护往往被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忽视。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以及使用过程当中,必须对陆生生态环境进行高度关注。由于陆生生态环境相对于水生态环境而言,具有多变性和脆弱性的特征,因此必须通过法律法规的方式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加以系统性规制。例如,确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农田保护条例、以及森林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这些行政法我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解释和粗略的行为规则上,而应当对于破坏陆生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进行详细规定。如果陆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就应当依据行政法规以及相关法律,对于破坏者进行制裁。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还必须对工程所处的陆地环境以及土壤环境进行严格的调查研究,避免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而破坏当地的自然保护区,对动植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
        3、科学保护水生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在设计当中应当考虑水生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水利工程对于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变,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留原有的水生生态环境样态。对于水生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应当充分利用生态水利工程的具体理念。在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工作周期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对水域的原有形态进行保护。水利工程的相关设计人员必须注重河流的综合治理,将水生态环境的修复,水源地的保护以及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考虑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当中。让水利工程不仅能够发挥经济作用,同时促进当地水生生态环境的优化,达到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平衡。
        结束语
        传统水利工程虽然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如果仅仅考虑到经济效益,则不能做到经济水平的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因此,将传统水利工程融入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以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以及维护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水利工程所具有的显著特征。本文对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考量的生物环境因素进行了综合梳理,并且提出了通过加强对鱼类生物资源的保护,提升对陆生生物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以及科学保护水生生态环境等措施,优化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功能的有效路径,希望为我国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张建仁.山东工业技术.2018(24)
        [2]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的问题及措施[J].高文庆.科学技术创新.2018(28)
        [3]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于兴达.工程技术研究.2018(08)
        [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探究[J].周新萌.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4)
        [5]水利工程环保型施工措施分析[J].陈志波.科学技术创新.201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