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校园欺凌防治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李小松
[导读] 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在校园欺凌的防治过程中,应该积极建立“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精准全面的采用高效化的防治策略,更好的提升校园欺凌的整体防治水平。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东明镇第二初级中学  李小松   472200

摘要: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在校园欺凌的防治过程中,应该积极建立“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精准全面的采用高效化的防治策略,更好的提升校园欺凌的整体防治水平。
关键词:三位一体;校园欺凌;防治策略
        治理校园欺凌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密切联系与积极配合。打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校园欺凌治理体系是破解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新形势下,校园欺凌问题日益严峻,而且呈现出低龄化、泛滥化的倾向。为行之有效的应对可能存在的校园欺凌问题,应该精准全面的采用高效化的防治策略,积极建立“三位一体”的整体防控体系,进一步促进广大中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
        1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新形势下,校园欺凌现象偶有发生,其产生的威胁也非常大。为行之有效的应对校园欺凌问题,同时,精准全面的采用高效化的防治策略,应该深入全面的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便在防治实践中能够更好的予以应对。当前阶段下,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健康的社会风气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中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下,在网络文化的浸淫下,中学生因缺乏正确的思辨能力,很容易被一些错误的行为或者思想所左右。特别是社会中的一些暴力元素等,极容易给中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如一些网络媒体宣扬的暴力黑色文化,或者一些影视资源中的暴力元素等,都容易冲击着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认知。[[ 杨清溪.破解学校欺负问题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科学研究,2016(02):44-46. ]]第二,学校在安全管理以及校园管理中的缺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可能更加偏重于所谓的好学生,或者听话的学生。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高,或者思想觉悟不高的学生,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等,可能会产生放任自流的态度。校园侵害中的侵害主体和受害主体绝大多数是学生,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当前阶段下,部分学校在安全管理等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失位”问题,既缺乏系统且全面化的管理体系以及组织架构,也缺乏必要性的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教育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安全管理的水平。第三,家庭方面的因素也容易给中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中学生源自于破裂的家庭,或者是存在家暴的家庭等,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因存在着这样的黑暗经历,所以他们可能会相信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还有就是部分家长一味的溺爱,并没有给子女进行正确的示范以及科学的引导。比如当自己的子女同别人发生矛盾时,部分父母可能并没有站在情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反而怂恿自己的子女要“一报还一报”。可以说,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校园欺凌的防治实践中,应该科学全面的建构“三位一体”的科学防治体系,更好的提升防治实效以及防治水平。
        2“三位一体”校园欺凌防治策略的应用
        在新形势下,校园欺凌问题呈现出较大的增长态势,这不利于安全有序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也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有序成长。


为行之有效的应对校园欺凌问题,也为了更好创设安全校园环境,应该结合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积极建构“三位一体”的科学防治体系,精准全面的采用高效化的防治策略。
        2.1发挥社会协同力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在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真正为广大的未成年人创设一个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以及成长空间。在诸多的校园欺凌案例中,常常会发现一些校内的中学生同社会人士同流合污,共同欺凌校内其他学生。为此,相关部门应该着力净化校园周边的环境,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治安巡逻以及安全管理等。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内容等,行之有效的优化校园周边的商业环境,既要减少商业空间对校园氛围的影响,更要杜绝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商业模式。如禁止校园周边开设网吧、游戏厅、烟酒卖场等。同时,在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过程中,还应该充分依托于社会媒体的力量,加大宣传引导的力度,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将道德情感教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肌理,更好的保障青少年的健康茁壮成长。[[ 李锋,史东芳.挪威反校园欺凌“零容忍方案”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5(02):91-95.]]
        2.2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创设多元教育体系
        在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实践中,校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学校在安全管理、道德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失位问题,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放纵校园欺凌的发生发展。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有效的建构完善化的安全管理体系,积极创设科学的安全管理氛围,加大校园欺凌的惩戒管控力度,及时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快速进行遏制以及消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更应该发挥道德感化的作用,依托于精细化的德育教育工作体系,依托于“大思政”课程体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认知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以及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等等。通过这样立体化的教育惩戒等体系,能够切实有效的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安全教育的成效。
        2.3发挥家长的模范作用,采用家校共育模式
        在校园欺凌的防范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不可否认,部分家长事实上在子女欺凌行为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为行之有效的防治校园欺凌问题,应该切实发挥广大家长的模范带头作用。鉴于部分家长文化素养不高,或者认知意识不强等,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系列的培训会、家长会等来引导广大家长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学校可以将校园欺凌的诸多弊端以及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等告知广大家长,引导广大家长自觉主动的优化自身的行为,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同时,在校园欺凌的防治过程中,还应该切实有效的采用家校共育的模式。比如教师应该积极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等,一旦学生出现暴力的苗头,教师可以同家长共同努力,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结论:在新形势下,校园欺凌的发生概率不断增加,其社会危害也日益提升。为行之有效的防治校园欺凌问题,应该深入分析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积极采用高效且科学的防治策略,进一步促进中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安全认知。
参考文献:
[1]杨清溪.破解学校欺负问题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科学研究,2016(02):44-46.
[2]李锋,史东芳.挪威反校园欺凌“零容忍方案”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5(02):9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