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 陈进行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陈进行
[导读] 现代教育在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树立起远大的教育目标,而不仅仅局限在知识和技能上。所以,在现阶段,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加强核心素养的渗透。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新课改的要求不谋而合,推动教学高质高效的开展。

漳浦县逢山小学 陈进行

摘要:现代教育在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树立起远大的教育目标,而不仅仅局限在知识和技能上。所以,在现阶段,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加强核心素养的渗透。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新课改的要求不谋而合,推动教学高质高效的开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前言:语文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还是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现阶段,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应该树立起全面育人的思想理念,加大核心素养的渗透,让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有助于学生学习趣味和体验的深化。
        一、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在2014年,在教育当中,核心素养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教育文件中,成为课程改革推动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点[1]。要求教育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核心素养的渗透,将核心素养的渗透作为重要的导向,更好地实现以德育人、教书育人,让教育的价值得以充分的凸显。在教育界当中,所谓的核心素养一般情况下就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是我国教育推动立德树人的一项重大举措。在不同的学科当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有所不同。在语文学科当中主要可以划分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四个维度。通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实现全面育人,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拥有正确的方向,真正的将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充分的凸显出来。
        二、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原则
        (一)学科性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秉持着学科性的原则,也就是在不同的学科当中应该有所侧重,按照不同的维度来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2]。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符合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严格的按照核心素养当中的四个维度来分别的对教育的举措和方法进行选择。借助这样的方式更好的助力课程教学的开展,让良好的教育成效得到真正的展现。
       (二)全面性
        现代教育更加倡导全面育人[3]。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真正的做到对学生全面和综合的发展的推动。所以,在核心素养渗透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与之相符,构建全面性这一原则,将教育更多的关注点放置在学生全面发展上,而不是局限在单一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上。这样就可以让课程教学的价值变得更高,让教育的眼光放置的更加长远,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固定的作用,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育人效果。
       (三)趣味性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由于教师需要面对的是小学生这样的群体。所以,趣味性也是核心素养在培养过程当中应该秉持的一个原则。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保证教学的构建是充满趣味、生动、灵动性的。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到语文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更加积极主动,有助于核心素养在语文课程教学当中的全面贯彻和渗透,带动学生本身获取到良好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在局限的课程当中可以获取到更多。
        三、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研究
        (一)推动读写结合,培养语文能力
        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巧妙联系,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更好的实现读和写的互相促进,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增强。而在语文核心素养当中,语文能力的培养则是占据首位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多举并施,大力的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让理想的教育效果得到真正的实现。



        例如,在讲解《去年的树》一课的过程当中,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后都充满着惋惜,认为大树和小鸟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在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性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对故事进行改写或续写,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让整个故事的情节呈现变得更加完整,鼓励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尽情的放飞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写作完毕之后进行展示和评比,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当中加强对于故事内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读写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善用问题引导,培养思维品质
        在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核心。通过问题的有效设置能够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的进行探究。所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加强问题的有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构建,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好的展现出灵活性、多变性,带动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例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播放出水墨画版的《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对问题进行引导“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当中遇到了谁?获取到了怎样的线索?最终找寻到了吗?是怎样找寻到的?通过这样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呢?”在问题回答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实现分层提问,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在课程教学当中参与和展现,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
        (三)挖掘学科内容,培养文化品格
        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作者精挑细选的,其中有非常多的文化因素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挖掘。所以,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也应该对学科内容进行挖掘,加大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成效。
        例如,在讲解《两小儿辩日》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角色扮演引入进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改编课本剧,并在后续教学当中进行呈现,让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下感受到古人谦虚好学的品质,也就是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让学生对古人的智慧进行感受。此外,教师也可以加大互联网资源的引入,可以引入慕课,在其中设置一些充满智慧性的小故事,让学生一起分析,对古人智慧更好的进行感受,对传统文化中的品质进行感受,有助于学生文化品格的提高,对学生的当前生活和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启示。
        (四)善创教育情境,培养审美情趣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之外,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加强教学情景的有效创设。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不断的提高。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加强现代技术的有效运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感触颇深。
        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在课程中就可以加强现代技术的有效运用,以此来优化情境创设。比如,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美丽画面,让学生尽情的进行感受。而一边教师就可以播放静谧的音乐,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感受。教师可以趁机来为学生进行吟诵,让学生可以静下心来更好的产生一种体验感。在后续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吟诵,让学生走入到文章的情境当中,对西沙群岛的美丽进行感受,在无形当中有助于美育教育的实施,带动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品质得到提高,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变得更好,有助于学生全面和综合的发展,实现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当中的良好渗透。
        结论: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适当的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将全面育人的理念在教学当中始终贯穿,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成效。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主要可以从推动读写结合、善用问题引导、挖掘学科内涵、善创教育情景等等,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审美情趣得到培养,让课程教学的开展变得更加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李海霞. 小学语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67-68.
[2]胡守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69-70.
[3]王淑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拓展”策略探析[J]. 学周刊,2021,(11):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