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程新
[导读] 良好的体液治疗不仅可以实现对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程新
        哈尔滨润泽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摘要】良好的体液治疗不仅可以实现对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还可以确保器官组织的灌注量稳定性,可以促使患者术后呈现出更加理想的预后。因为心脏手术患者手术迁的病理生理状态,导致患者的身体功能相对较差,正是因为这样导致许多研究者担心容量过多导致患者的身体无法负荷,从而呈现出较差的负面效应导致器官功能出现损害,从而对患者的预后呈现出负面危害。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麻醉手术综合水平,本文简要分析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麻醉手术;液体治疗;临床效果

        近些年随着每搏量变异度在液体治疗中的持续发展和围术期液体管理的广泛性应用,临床中对于液体治疗的依赖性以及需求量均在不断的提高。对于麻醉手术患者而言,在手术过程中液体治疗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持患者的机体容量循环性,并保障充足的组织灌注量,促使患者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维持接近于正常水平。但是目前来看,麻醉手术因为存在手术时间长的特征,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手术风险,近些年也有研究认为采用液体治疗可以实现对手术风险的防控。对此,探讨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液体治疗
        液体治疗(fluidtherapy)主要是借助补充或者是限制的方式实现对某一些液体维持体液平衡,从而实现对脏器或功能的维护。从广义角度上来看,静脉营养、胶体液的输入、输血与腹膜透析等治疗方式均属于液体治疗[1]。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液体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非电解质液体,其涉及到饮用白开水和静脉输入10%葡萄糖注射液,从而实现呼吸、皮肤蒸发以及排尿所丢失水分的补充,并且可以实现对患者高渗状态的纠正,但是不能补充液体丢失量。另一种则是等渗含钠液,例如生理盐水与林格氏液等,其主要的功能在于补充损失的体液,纠正体液低渗的状态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其不能应用以补充不显性丢失和排稀释尿期间所需要的液体。临床中主要是应用上述两种溶液基于不同的比例完成配置,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来看,液体治疗的途径主要有胃肠道与胃肠带外两种,前者是以口服补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在口服或者是洗手液体时存在困难时,可以应用其他方式处理,必要情况下可以应用胃管点滴的方式提供输液。后者则是采用静脉输液方式处理。
2.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
        对于麻醉手术而言,手术过程中应当维持最佳的血管内容量,这也是麻醉管理最为核心的任务,同时还需要注重在手术期间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和病死率[2]。对于错误的复苏方式其可能会导致低血容量和细胞外液体增多从而导致水中毒等症状的发生。在手术期间需要有意识提升联内容量的管理,提高患者的综合预后水平。液体治疗期间需要以血流动力学指标作为基础,例如将每搏量的输出量最大化作为补液的核心目标,并高度重视补液治疗期间的个体化原则,突出落实补液的时间以及补液的具体量,预防围术期潜在和不容易识别血容量不足和过量的风险,从而保障患者术后的康复水平。

在手术中可以采用FloTrac/Vigileo设别通过动脉搏动方式实现对每搏量变异的测定,基于心脏Starling曲线,确保前负荷与每搏输出量的关系接近于Starling区县,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容量状态。另外,近些年有许多研究认为,将每搏量变异监测数据应用在临床麻醉手术患者,在麻醉的基础上将每搏量变异10%作为二阈值实现对输液反应的判断,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达到82%以上,这也证明了液体治疗的临床价值。
        在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方式的操作方式为:手术之前采用常规禁食禁水处理,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之后连接多功能检测仪,并在麻醉诱导开始之前采用静脉途径提供复方乳酸钠(50ml/kg),麻醉诱导期间应用维库溴铵(0.01mg/kg)、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2.0mg/kg)、芬太尼(3μg/kg),在泵买泵注期间需要维持丙泊酚(4到7mg/kg·h)、芬太尼(0.20μg/kg·min)。在手术期间需要做好血压波动的控制,维持血压在基础数据20%以内,麻醉不能过于浅,采用间断性方式增加维库溴铵(0.1mg/kg)。按照每搏量变异情况调整输液的方式,确保患者的每搏量变异维持在11%左右,对于超过12%的每搏量变异应当及时补充液体,对于低于10%时则按照心输出量与血压指标采用麻黄碱或强心药进行处理。
        从专家共识的角度来看,临床中液体治疗的目标在于维持患者手术期间血容量正常以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确保有充足的胶体渗透压,同时维持微循环水平得到改善,并维持有效且稳定的组织灌注以及细胞氧合,确保患者可以安全度过手术期[3]-[4]。临床中麻醉手术期间,静脉内的液体治疗制品主要可以划分为晶体液与胶体液两种类型,晶体液在容量补充方面的速度比较快且效果较好,但是在控制不理想时输注后会呈现出明显的血液 稀释与胶体渗透压下降的表现,导致水肿与渗出液的形成。胶体液可以有效减轻心肺脑等多脏器水肿表现,可以在血液循环滞留时间方面比较长,所以可以更好的应用在手术中的持续液体治疗[5]。在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中认为液体治疗可以应用于大多数患者,但是不能期望单纯借助专家共识而解决临床问题,具体问题仍然需要从患者实际情况所决定,临床实践工作期间应当保持持续完善与改进,更好的发挥液体治疗综合效益。
3.讨论
        综上所述,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方式具备较高的实践性价值,液体治疗的种类和剂量选择需要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所决定,在麻醉手术治疗中可以参考每搏量变异指标判断液体用量与用法,借助液体治疗减少心肺脑等多脏器的损伤表现,促使患者术后康复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罗锐,朱雁鸿,廖飞.脉搏变异指数指导腹腔镜肠道肿瘤手术液体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0,027(013):18-21.
[2]冯芳,胡西贝,韩明明,等.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035(004):319-322.
[3]王桂飞.基于SVV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腹部肿瘤开放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D].2019.
[4]赵健,张耀武,杨晓纲.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输血量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v.48(24):55-56.
[5]林小玲.麻醉期间液体管理与胃肠恶性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D].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