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彦希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510520 广东省广州市
摘要:疫情影响了高校外事工作的有效进行,对世界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给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带来较大冲击。新时代还要优化国际交流合作理念,稳定高校外事工作合作与交流的基础,积极探寻外事工作的深化合作布局,创新外事交流工作的形式,推进外事工作的深化进行。
关键词:高校;外事工作;疫情;优化对策
本文分析疫情对我国高校外事工作的影响,总结当前高校外事工作现状,指出当前高校外事工作的不足,认识疫情对我国高校加强外事工作的意义,从而构建更加科学的高校外事工作体系。
一、疫情下高校外事工作的现状分析
1.常规外事活动受到冲击
随着疫情的全球化蔓延,我国高校的常规外事活动受到较大影响,高校之间的科研教育合作交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在各国防疫管控政策日益严格的情况下,全球教育实践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例如,教科文组织统计新冠疫情使得188个国家或地区停课,英美等国的世界级著名高校停课或者改为线上教学,线下教育教学合作交流活动基本取消,高校普遍采用了延长假期或无限期关闭校园的措施。目前,国际教学科研交流活动不断减少,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暂停或者改为线上进行,原定于2020年在中国举办的高校教育交流活动取消。新冠疫情打乱了既定教育外事活动,而且间隔阻断了未来潜在的国际合作活动,给高校外事工作带来较大阻碍。
2.探索外事活动的新形式
虽然线下外事活动受到较大抑制,但是促进了线上高校外事活动的开展。我国高校普遍的探索疫情背景下的国际教育合作新形式。疫情阻断了传统高校合作交流的开展,却可以促进了新交流形式的发展,线上教育交流呈现蓬勃开展态势。例如,我国高校与全球多个学术合作伙伴在线研究疫情专题信息,给未能及时返校的国际学生创建了在校内或远程学习的系统,国际学生可以在线者学习,同时参加面对面课程。我国高校还发起了云交流。例如,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2020年云典礼,英国合作大学向赴英学生发送云祝福 。一些高校开发线上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对海外教学资源需要。北京大学还组织学生参与美国加州大学、牛津大学海外暑期在线课程项目等。中外高校普遍的应用云会议、云签约等形式促进外事活动的蓬勃开展。
3.国际环境出现显著变化
疫情使得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给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造成了较大冲击。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新增病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大部分国家采用严格防疫政策,防止外部输入病毒成为重要的使命,这极大的抑制了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不少国家开始反思全球化,疫情使得一些国这转变了对外交流的态度,有的国家倾向于保守,重新审视了后疫情时代对我国的教育开放,并且影响了教育开放的价值观。随着国际竞争的日渐加剧,人才竞争成为核心内容,这使得一些国家不愿意与中国进一步的开展教育外事交流。例如,受中国制造病毒舆论的影响出台赴美留学生的限制政策,合作办学受到较大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交流领域外事合作的进程和质量。
二、疫情对高校外事工作带来的影响
1.缺乏外事合作正确理论
高校外事合作的主要目标应当是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满足广大学生广泛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普遍特征,教育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我国高校还缺乏对外事交流的顶层设计,外事交流的引领能力不强。有些高校未能深刻的认识开展外事交流活动的重要意义,不重视在复杂情况创新外事交流活动的方式方法,不能根据新形势制定具体的外事交流方案,更没能形成国际化办学的合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的制约了合作交流的整体质量。
2.外事交流条件有待优化
随着传统外事交流活动方式受到制约,迫切需要高校优化外事合作的载体,进一步拓展教育合作的路径,更好的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但是,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足,国际化专业数量不足,未能及时的优化课程体系,无法满足留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大多数院系缺乏参与外事活动的能力,没能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目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明确。我国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教学能力不强,长期聘任的外籍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全英文受课能力不强,这些细节问题极大的影响外事工作的开展,不利于促进涉外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3.外事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疫情下进一步拓展了线上外事活动的路径,加强了师生的在线教育联系,促进了各项教育科研项目的个性化交流。但是,有些高校缺乏对外事活动的全面管理,外事活动有时力量过于分散,有时尚未形成工作合力,外事工作的视野较为浅显,外事工作的程度与质量水平相对较低。有些高校教师的国际化交往能力不强,在外事工作中未能充分的掌握主动权和灵活进行外事活动。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强信息化交流环境的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外事交流管理工作,尤其加强英文网站的监控,进一步强化学术氛围,提高对外开放的合理性与科学水平。
三、疫情下高校外事工作的优化措施
1.坚定外事工作的信心
疫情下应当高度重视外事工作,正视外事工作的困境,同时还要坚定信心,积极的投身高校外事工作。首先,认识到高校外事工作对于加强教育合作,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应当在复杂的情况下积极推动外事工作的进程,更好的发挥外事合作项目的价值,促进全球化的深入实施。其次,还要形成相互借鉴、相互帮扶、有效沟通的机制,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交流工作的部署,明确相关工作的方案计划,积极通过有效途径开展合作交流。第三,还要正确认识当下的困难,积极主动克服外事工作的困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开辟良好的对外交流合作活动,深化国际合作视野,培养具有拓展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将中国高校置身于高等教育合作体系之中,为全面推动外事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2.巩固原有工作的成果
疫情对高校外事工作形成了较大的冲击,阻碍了正常外事工作的进行,在现实背景下还要积极处理各种矛盾问题,稳定原有的合作基本盘。通过建立高校与国际教育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机制稳定基本盘,借助信息资源共享,组织物资慰问,或者定期如开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积极合作,保障外事工作的持续进行。不断巩固和完善联络渠道,继续实施已经开展的合作项目,灵活处理合作中的新矛盾与新问题,深入的挖掘合作互动的潜力。积极开展外事工作的提质增效,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国际交流,让更多的专家教授参与到重大国际外事合作当中。积极组织在线教育论坛或学术会议,做到高校外事工作科技前沿接轨,适时交换双方的意见。
3.创新合作交流的形式
疫情催动了国际形势的变化,给高校外事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阻碍教育资源的深入有序流通。新时代还要丰富国际合作的形式,优化国际合作的内涵,高度重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大力开创对外合作的新局面。我国高校还要积极与国际名校、科研院所和国际组织进行深入合作,做到有重点、分层次的推进合作项目,积极围绕科技革新进行互动,并且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充分的发挥网络课堂、网络资源、大数据信息的作用,鼓励线上学术交流活动的蓬勃开展。还要进行数据信息共享,重视探索合作的新形式,全面拓展高校之间合作交流的空间。还要发挥师生的共同力量,形成国际合作发展的合力,打造素质过硬的教育管理工作队伍。
结论:疫情下高校外事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也提供了外事工作新契机,还要从外事工作的现实需要出发,着力完善外事工作的体系,合理配置外事工作资源,促进各方面的广泛参与,着力解决外事交流中的各种问题,满足新形势下对外交流的需要,促进高校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光盛,王子奇.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景与挑战[J].当代世界,2020(8).
[2]顾明远,滕珺.后疫情时代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J].比较教育研究,2020(9).
[3]赵旻,陈海燕.国际交流合作在大学的职能定位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 17) : 19 -22.
[4]陈泽军,韩永丽.高校大规模在线教学典型案例分析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01):82-87.
[5]范君君.新冠疫情后医学生团体辅导方案设计[J].公关世界,2020,(1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