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龙华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推进,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也逐渐成为新时代法治社会全面建成的重要标志。大学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柱力量,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关系着治国理念全面普及和落实。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与国家的要求还具有较大的距离,因此需要高校大力改进并创新法治教育方法和途径,更新教育理念,为我国法治建设奠定人才基础。本研究从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概述角度出发,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培育过程中的问题与途径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旨在推动完善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实现伟大中国之治。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培育途径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ir legal literacy in the new era
GUO Longhua
(Hunan Arts and Crafts Vocational College.Yiyang. Hu nan Province.41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improving the concept and quality of the rule of law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work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ety ruled by law in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are an important pillar force in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rule of law. The awareness and accomplishment of the rule of law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related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popular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a big distance betwe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untry.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vigorously improve and innovate the methods and ways of legal education, update the education concept, and lay a talent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verview of the awareness and literacy of the rule of law,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approache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he awareness and literacy of the rule of law,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pecific solutions,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and realizing the dream of the rule of law in a great country.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Rule of law consciousness; Rule of law literacy; Cultivation way
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国民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让一代又一代大学生既具备完善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也具有法治理念、法治觉醒、法治素养、法治情感、法治价值等,既可以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又可以可以推动法治高校建设,还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法治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抓好此项工作。
1.大学生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1校园法治氛围不浓和法治教育刻板
首先,部分高校开设的法治教育课程,只是为了完善教育要求,并没有将法治理念真正的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且法治课程仅留存于形式,缺乏对学生的法律意识考核机制的建设,仍然以传统的分数定标准的形式,学校对于法治课程也只是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不够重视,学生无法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如学生毕业后运用劳动法与合同法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其次,高校也缺乏对学生法治教学的评价机制,没有将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看做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法治教育活动中也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法治教学效率低下[1]。
1.2个人法治认知欠缺和法治实践缺乏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当前网络平台成为信息传递和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且思想也不够成熟,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负面信息所影响,促使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干扰,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法治价值观念的形成。另外,高校教学体制的问题,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学生难以结合自身的学业知识适应社会需求,只是单纯的依靠所学的知识理念来看待社会问题,不仅使学难以提高个人法治素养,也导致学生过多的关注个人技能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不会应用法治知识去解决社会实践问题[2]。
1.3社会法治宣传滞后和传统意识束缚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经被广泛推行和普及数十年,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因此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依法治国理念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修改。但是法律修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宣传法治观念和教育中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都会对大学生了解和熟悉法治内容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也会影响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的形成。另外,受到传统法治文化和法治观念的影响,人们在学习现代化法治知识时,容易受到传统法治的影响,也会对自我价值观产生怀疑,导致法治价值观错位。
2.大学生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培育的途径
2.1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培育的认识
大学生对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认识是法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有效完成的关键,因此在高校法治教育过程中,高校需要依据素质教育标准,并结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科学设计法治知识学习目标,提要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培育的针对性。首先,高校需要从大学生意识感知层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系统性的学习法治知识,为学生形成法治素养奠定知识基础。学校需要将法治理论课程纳入到大学生公共基础课程之中,加强学生的意识内化,让学生先对法治有更多认识了解。其次,高校可以从提高学生法治价值内省层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辨证理性法治意识,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形成一定的法治意识,将其作为自己的个人修养,最终确保法治知识上升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层面,让学生学会运用法治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最后,学校也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网络平台上主动获取法治知识,并学会将自己的法治见解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和交流,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通过自身的法治认识来影响社会,最终实现自身价值[3]。
2.2建设大学生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培育的工作队伍
高校教育者是影响大学生形成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主导因素,工作队伍质量和水平也关系着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学生的言行统一、知行合一也会产生影响,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完善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和制度,保证法治教育工作有效进行。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对高校法治课程专业教师法治素养的提升,在招聘教师时,以高学历、教育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作为入职的基础条件,并定期加强法治师资队伍的培训,提升教师整体教育水平和素质,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时,要让学生听的懂、喜欢听。其次在其他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知识,更新自己的法治理念,领悟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蕴含的时代意识和精神内涵。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准则,感悟和引领学生自觉学习,做学生榜样和领袖。最后,高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招聘和考核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更新和优化法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过程、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以竞争和奖评的方式,引导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竞争,营造浓厚的师资建设校园氛围,最终为落实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2.3构建大学生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培育的校内平台
真正的法治教育活动不是被动性的知识灌输的过程,而是通过环境渲染、活动促进的方式,通过知识内省和内化的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校内平台中提升自己的法治情操、法治情感、最终让法治成为自己的智慧。因此学校需要为学生开创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校内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无忧无虑的校园法治环境、法治氛围中健康成长,最终形成自己的法治思维、法治道德意识。
辅导员可以定期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主题法治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法治讲座,通过日积月累的法治教育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
学校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会组织如权益部及法律社团协会学习法治知识,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维护学生合法利益,让学生自觉践行校园法治建设活动,促使社团成为提升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重要平台。
另外,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智慧普法”平台建设,引导学生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全民守法”、“文明上网”、“安全用网”、“文明直播”活动,营造浓厚的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推动健康校园网络法治教育环境的形成[4]。
2.4完善大学生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培育的实践认知
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培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常识后,将法治精神贯穿在自己生活实践中,通过自身实践行动凸显自己法治意识和素养,因此高校不仅要利用课堂教育传授学生法治知识,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真实感受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真实的法律事件,提高自己的法治认知,从而形成辨证法治思维。
首先法治课教师需要树立实践教育意识,合理、科学设计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并优化实践活动过程,适时组织学生到当地法院参加各类案件的审判旁听,以案释法,让学生全面感受和领悟法治精神和内涵,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形成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在学习驾考、出行、购物、上网、旅游、实习、招聘、打工等实践时,心中要装着法律,遵守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遇到问题与纠纷找法律,找律师。
农村农民法治观念淡薄,学校共青团要组织学生在寒暑假到农村及中小学进行法制宣传下乡活动,如宣传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引导全民守法。鼓励学生到当地律师事务所进行短期的兼职打工。
学校也需要加大资金投资和建设力度,建立法治实践教育基地,与当地法院、监狱、戒毒所、劳教所合作建立大学生法治意识与法治修养提升基地,组织学生参加以案释法教育活动。还可以积极与社会法治团体、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法治实践参与平台和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也需要为加强校园法治环境的建设,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知识学习环境和氛围,加强学生法治意识的内化过程,让学生在法治实践活动中养成健康的法治价值观。
3.结束语
总体来说,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与社会倡导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是不同的,大学生法制素养就是指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被动和主动的学习途径,对中国建设和发展中的各项法律法规、法律制度等进行认识、理解、运用后,并在自己心中形成法律价值观,自觉的运用价值观念去看待一些社会现象。因此,高校在开展法治教育课程和活动时,要牢牢把握住核心要点,创新法治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法治知识的内省和内化,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形成一定的法治价值观,从而指导自己更好的走向社会、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刘苏仪.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效融合实现路径研究[D]. 2019.
[2]周杨. 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培育机制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4): 34-36.
[3]冯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 2018.
[4]陈文兴.基于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改革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23):34-36.
[5]关翠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整体性建设实践思考[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27):16-18.
作者简介:郭龙华(1963—),男,汉族,湖南沅江人,学历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