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
西充县高院镇卫生院 四川南充 637254
高血压属于临床实践中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病情发展期间很容易引起脑卒中、冠心病。据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证实,在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的趋势下,高血压的发生概率呈现为逐年上升的状态,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患者在动脉硬化的影响下导致血管壁失去弹性,对于血流产生阻碍作用从而引发高血压,再加上大多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措施的认知不足,在治疗期间缺乏对于护理措施的重视程度,导致其病情反复发作,具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性。由此可见,以疾病对症治疗为基础,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对稳定血压以及规避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png)
以往,在高血压护理期间主要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但是取得的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落实饮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影响高血压患者饮食的相关因素以及具体护理措施阐述如下:
1.饮食影响因素
1.1生理因素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大多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味觉功能逐步衰退,特别是对于苦味、咸味功能下降,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口味浓重食物。经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证实,高钠盐属于高血压的重要诱发因素。再加上我们国家对于食盐的摄入量普遍较高,和西方国家进行比较明显较高,但是对于钾、钙、镁等元素的摄入和西方国家进行比较又普遍较低,从此现象可见我国高钠、低钾饮食习惯是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再加上高血压患者在病情发展期间大多伴随发生肥胖、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性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患者自身的不良饮食习惯。
1.2心理因素
大多高血压患者的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导致空巢老人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大多老年群体不愿意打扰子女生活,为减少子女的精神、物质负担,在自身的饮食方面要求较为简单。分析患有高血压疾病空巢老人的支持对象,其心理健康状况的支持者主要为子女、配偶,经证实对于其心理状况影响最大的支持者为子女。但是也有患者即使和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并不是自己做饭、共进晚餐,由此可见家庭成员不同的烹饪方式、饮食习惯对于患者自身的饮食行为也具有直接影响。
1.3社会因素
高血压患者自身的生活环境以及经济实力对于患者的饮食影响严重,如果患者缺乏经济保障均会导致饮食单调,不能确保饮食中的营养充足。即使是经济富足的患者如果在食物采购、烹饪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也会对患者饮食产生限制。有调查研究资料证实具备公费以及医疗保险的患者和自费病人进行比较对于饮食治疗的依从性比较高,自费患者自身的疾病负担更重,因长期医疗支出导致病人经济负担加重,力不从心,对于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整重视程度不够。
2.饮食护理措施
2.1控制脂肪
有研究资料表示,脂肪能够刺激食欲,同时会增添食物的香味,长时间在胃里停留对提高饱腹感也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如此还可以促进维生素K、D、A、E的吸收和消化,可以适当增加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但是虽然脂肪具有一定的优点,如果含有饱和脂肪酸会引发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需要在护理期间严格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含量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肥胖、高血压发生率之间呈现为正相关关系,肥胖也是引发高血压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可见患者饮食结构以及饮食习惯和高血压病情发作具有密切联系。对于肥胖患者而言需要在护理期间严格控制进食热量,严禁患者进食高盐、高钠、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将自身体重控制于25kg/m2以下,可以进食脂肪含量少、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鱼类或者豆制品和禽类,要求患者少进食或者尽量不食用动物内脏等高脂物,保持患者维生素、钙摄入量处于均衡状态。此外可以多进食水果、香菇、木耳、紫菜等含钙量较为丰富的蔬菜,以期有效以控制、降低血压指标。在调整患者体重时将合理膳食、有氧运动相结合,要求肥胖患者采取科学、合理且适量的减肥措施,通过多进食不饱和脂肪酸减轻体重。
2.2调整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在护理人员制定饮食方案时需要根据老年患者年龄、病情、家庭以及经济条
件等客观因素制定健康、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确保荤素搭配合理,患者机体营养需求较为充足,强调患者禁止私自调整饮食方案,在出现任何情况应及时反馈。
2.3 盐摄入量控制
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盐能够有效吸收水分,同时还会增加血液浓度,导致机体心脏负担增加,不仅如此盐分还会增加人体血流量循环,导致患者出现血管异常收缩、血压上升等不良情况。因此需要进行高血压患者每日盐摄入量的严格控制,以期有效预防高血压,建议针对存在高血压家族病史的患者将日钠盐摄入量控制于6g以下。
2.4增加粗纤维摄入量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在日常饮食中增加含钾食物具有积极影响,例如桃子、橘子、香蕉、等水果,还可以进食大葱、大枣、竹笋、冬菇、贡菜、梅菜等蔬菜,禽肉类、瘦肉、鱼和花生、核桃等干果。除此以外需要提高钙摄入量,以牛奶为主,补充机体所需氨基酸,提高消化率,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粗纤维摄入量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对控制血压指标也具有积极意义,粗纤维不仅可以延缓食物中糖分吸收程度,对降低空腹血糖也具有理想效果,而且还能有效控制热能的代谢情况,有利于增加肠道蠕动,在预防便秘、降低糖脂吸收程度等方面具有确切效果,可以减少高血脂对血管壁的损害程度。
高血压属于临床实践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任由疾病发展可以诱发冠心病、脑卒中等相关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患者身体健康具有不良影响。对于高血压疾病临床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以药物控制为主,但是为了提高血压指标的控制效果需要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达到改善预后效果的目的。以往在临床上所采取的常规护理措施所发挥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提升饮食护理模式开始广泛应用,饮食结构合理、生活习惯健康是高血压疾病治疗的基础环节,通过调整高血压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构造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对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指标控制率、服药依从性,通过提高高血压患者对于膳食结构、血压控制以及服药、饮食调整重要性的掌握程度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以及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