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鼻病序贯疗法治疗急性鼻窦炎主客观疗效评估及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   作者:黄晶
[导读] 分析急性鼻窦炎治疗中中医鼻病序贯疗法的临床影响

        黄晶
        泰州市中医院  江苏省泰州市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鼻窦炎治疗中中医鼻病序贯疗法的临床影响,探讨主客观疗效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急性鼻窦炎病例87例,按疗法分组,A组(中医序贯疗法)44例,B组(中医常规疗法)43例,比较主观疗效、客观疗效和两维度相关性。结果:主观疗效比较,A组[(3.12±1.03)分]优于B组[(4.75±1.21)分](P<0.05);客观疗效:鼻塞情况比较,A组[(1.30±0.52)分]轻于B组[(4.41±1.26)分](P<0.05);鼻窦状态、中医评价比较,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对急性鼻窦炎病例进行鼻病序贯治疗,可改善主客观疗效,提升生存质量,缓解临床症状,主观疗效与客观疗效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鼻病序贯疗法;急性鼻窦炎;疗效;生存质量

        前言:急性鼻窦炎为多发性病症,该病主要发生于鼻窦黏膜部位,属于化脓性炎症,通常病程在12w以内。急性鼻炎可进一步发展为急性鼻窦炎,其主要发病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窦炎发病后,常见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鼻腔通气功能,降低生活质量,还可继发感染下呼吸道,重症可致颅脑并发症或眼眶并发症。相关研究显示,国内急性发病率为(5.4~9.9)%。序贯疗法也称转换治疗,是在发病初期进行静脉给药,稳定后口服给药,通过药物剂型调整,促进有效施治。中医序贯疗法即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治疗[1]。本文从耳鼻咽喉科2019年4月~2020年12月急性鼻窦炎病例中选取87例,说明中医序贯疗法的治疗过程,观察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87例AR病例,以中医疗法分为,A组44例(序贯),性别:男/女=13/31,年龄(23~52)岁,平均(36.42±8.71)岁。B组43例(常规),性别:男/女=14/29,年龄(21~53)岁,平均(36.40±8.82)岁。两组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急性鼻窦炎确诊;(2)中医分型鼻渊风热蕴肺证;(3)中青年病例;(4)同意参与配合;(5)鼻腔结构正常。
        排除标准:(1)相关用药史;(2)鼻腔占位病史;(3)鼻腔感染;(4)妊娠哺乳期;(5)脏器功能异常;(6)免疫系统异常;(7)生活习惯不良;(8)药物过敏。
1.2方法
        A组:(1)苍耳子散用药:以苍耳子、薄荷、辛夷以及白芷为主药,另加川芎、败酱草、黄芩、桔梗,配制成方以水煎煮,以病情为依据增减汤方。口服给药。(2)煎煮中药进行蒸汽熏蒸治疗。(3)持续用药2w或脓涕转清涕后改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利湿收涕。(4)疗效监测: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测评,详细记录症状表现,除使用VAS和SNOT-22量表外,实施内镜检查,以MLK系统测评内镜评分。观察局部症状,了解生存质量,并对病例进行组织层面鼻内镜图像变化评价。
        B组进行中药常规用药,同A(1)。
1.3观察指标
        主观疗效:以VAS量表(即疼痛测评)评价主观疗效,0~10分,评分、主观疗效负相关。
        客观疗效:(1)以SNOT-22测评鼻腔鼻窦状态,分设22条目,总分0~110分,分值、鼻塞影响正相关;(2)以MLK评价内镜检查结果,分设5项,(0~2)分/项,评分、健康程度负相关;(3)症状评分:进行中医症候评价,分值、病情严重性正相关。
        因素相关性:分析SNOT-22、MLK与症状评分等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急性鼻窦炎病例数据,计量资料(主观疗效、客观疗效)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因素相关性)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主观疗效
        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VAS<B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中医序贯疗法是以西医序贯疗法为基础,进行中医用药剂量控制,遵循治疗顺序,分析病因机制,根据病因施治,促进辨证治疗。在此疗法中,依据治疗顺序,以内部调节和外部施治结合,促进内外兼治。在治疗中,通常使用中药药物熏蒸冲洗进行外治,配合滴鼻用药,同时根据证型变化更改口服汤剂治疗,依据相关顺序依次开展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鼻流浊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的鼻病属于“鼻渊”。此类病症患者常主诉大量脓涕,鼻腔阻塞,合并嗅觉敏感性降低,病程延长后,可致头痛头昏不适等症状出现。急鼻渊与西医所述急性鼻窦炎一致,其发病原因为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侵袭,久而化热,加之作息规律性差,疲劳过度或因潮湿、寒气影响而发病,属于外邪侵袭,引起肺脾不调,或胆气失和,进而发病。根据中医辨证,急性鼻窦炎应为肺、脾、胆部位发生的实证热证[2]。
        西药治疗在对急性鼻窦炎病例施治时,以快速病情控制为核心思路,促进鼻腔通气,抑制炎症反应,在西药用药时,对抗生素、激素等用药较多,极易产生抗生素滥用影响。临床研究显示,急性黏膜炎主要为病毒感染,少见细菌感染。中药用药可疏散风热,宣通肺窍,消除病症,在对症治疗外,调节机体状态,改善整体健康,促进病因根治性解决,预后情况较好,患者易耐受,对机体健康未见显著消极影响。
        中医疗法应用于急性鼻窦炎病症,主要治疗手段为使用中成药或口服中药汤剂疏散风热,宣通肺窍。在临床用药时,苍耳子散为应用效果较好的经方,配合点鼻用药、穴位针灸以及中药熏蒸冲洗等,可进行综合施治。中医以辩证施治为主,从病例个体情况出发进行治疗。单一持续使用某一方剂药疗效有限,仅可实现某一阶段或疾病初期症状改善,甚至影响疗效。实施序贯疗法,可缩短内外兼治时间,促进疾病痊愈。此种疗法可实现内外同步治疗,疗效较为理想。
        本次研究中,经过2w治疗,中医序贯治疗病例疼痛显著改善,患者不适感减弱,鼻塞症状有效缓解,鼻腔情况优化,中医评分显示该组(A组)疗效较好。分析主观疗效评价与客观疗效评价相关性,综合数据表明,客观疗效越好,主观疗效越好,临床病症改善可优化患者治疗体验,促进主观评价提升,主客观疗效可见正相关。
        综上,针对急性鼻窦炎开展中医序贯治疗,可促进炎症消除,改善鼻腔鼻窦情况,促进鼻腔呼吸通畅,缓解症状不良影响,主客观疗效较好。相关性分析显示,主客观疗效正相关,两个评价维度基本可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刘娇媚,孙书臣,孙瑶等.中医鼻病序贯疗法治疗急性鼻窦炎主客观疗效评估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9,27(01):35-40.
[2]刘娇媚. 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对急鼻渊肺经风热证鼻粘膜纤毛传输功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