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眩晕的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   作者:黄玉晶 李永义 楚娟
[导读] 论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眩晕的效果。
        黄玉晶  李永义 楚娟
        中医医院  黑龙江省鸡西市158100

        【摘要】目的 论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眩晕的效果。方法 对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8例眩晕患者通过抽签(奇偶数)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利用西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而在西药治疗的时候通过苓桂术甘汤治疗的患者则为观察组,经过不同治疗之后,对所取得的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之后,重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评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55%和75.86%(P<0.05)。结论 通过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眩晕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加减;眩晕;诊疗有效率;常规西药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目前对眩晕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但发病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的症状和表现。临床常常通过西药药物控制患者的眩晕症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但对于一些患者而言,临床效果控制并不理想。最近几年,临床开始应用中医理论治疗眩晕症状,并认为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的眩晕加以改善。中药苓桂术甘汤最早出自《伤寒论》,这种药物可以发挥温阳化饮和健脾利湿的作用,主要将其应用在胸肋支满、心悸目眩的治疗当中。通过研究发现[1],应用这种药物治疗眩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整体治疗的作用功效。所以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眩晕的诊疗效果,详情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收治的58例眩晕患者均于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入我院治疗,入院后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通过抽签(奇偶数)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男/女=14/15,年龄为25岁~68岁,平均(43.08±11.28)岁;对照组:男/女=15/14,年龄为23岁~69岁,平均(42.62±12.24)岁。本文患者的资料均经过伦理验证符合标准,临床资料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标准。经统计学软件验证一般资料,各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排除因方法不同以外的其他因素而导致的结果差异。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1)氟桂利嗪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20064;生产企业:哈药集团制药六厂);
        (2)阿司匹林缓释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098;生产企业:哈尔滨格拉雷药业有限公司)。
        (3)氟桂利嗪片每晚口服10mg,1次/d,在临睡之前服用;阿司匹林缓释片口服100~150mg,2次/d。2周为1疗程,持续6疗程。
1.2.2观察组
        以对照组为基础用药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该药的方剂为:茯苓18g,桂枝12g,白术(炒)15g,香橼9g,全蝎6g,天麻9g,法半夏9g,红景天9g,薏苡仁18g,甘草6g。若该药的方剂为,则加入郁李仁12g,火麻仁9g;合并抑郁,加入瓜萎仁12g,香附9g;血瘀重症,加入丹参35g,川芎12g;痰郁火化证者,加入黄连12g,胆南星15g;呕吐频繁,加入旋覆花15g。诸药加入1800ml水,武火煎2~3min,转文火煎30~35min,取汁200~30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所有患者连续用药2周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6个疗程,评估效果。
1.3观察指标
        将诊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2]。①疗程后,眩晕及所伴随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则说明治愈;②疗程后,患者的眩晕症状减轻超过2级,伴随的头晕头痛等症状得到减轻,则为显效;③疗程后,患者的眩晕程度减轻1级,伴随的头晕头痛等症状得到减轻,则为有效;④疗程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没有达到“①”、“②”、“③”的标准,则说明治疗无效。注:诊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以IBM SPSS25.0进行统计学验证,Z检验等级资料。通过“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之后,重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评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55%和75.86%(P<0.05)。详见表1。
       

3.讨论
        眩晕是一种幻觉,这种病症一般是因人体大脑皮质对平衡障碍产生的一种主观的反应,一般体现在位置和运动两个层面。临床认为基底动脉迂曲容易导致后循环出现缺血性眩晕,椎动脉血流状态也会导致患者基底动脉迂曲出现。中医认为[3]眩晕主要是因为脑髓失养、髓海空虚而发病,患者大部分都合并严重的痰饮内停、气血不足症状,一般轻窍无养、清阳不生,所以在治疗当中要坚持温阳化饮和健脾利湿的原则。
        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是为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该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患者的眩晕症状,但总体上缺乏辩证的原则,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整体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提升对患者治疗的效果需要进行研究,本文从中医角度着手,通过中药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患者,结果可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所以能够肯定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在用药的时候,方中白术能够健脾燥湿,发挥利水的作用;茯苓可以通络健脾,还能发挥柔肝止痛的作用;桂枝可以行气化水,发挥温补脾阳的功效;法半夏健脾降逆;天麻可以化痰祛风等。诸药合剂,联合随症加减能综合地达到健脾化气,通络养精、利湿化水的功效。匹配西药进行常规治疗,巩固了整体的治疗效果,达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和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眩晕能够提升患者的诊疗有效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怡文辉,强卫平,胡平,刘海洋.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4):149-151.
[2]李世虎.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症患者方法及预后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2):42-43.
[3]薛国平,胡承胜.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症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8):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