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昊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智润设计院 广东省深圳市518000
摘要:在19世纪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分析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电动机、发电机等多种电气设备,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标志着社会正式进入电气文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技术不断的融合创新,一次次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在融入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后,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控制,加速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在实际工作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完全可以实现由机械设备代替人工操作,很大程度地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这一高危生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 电气自动化; 运用;
1 电气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概念
1.1 电气自动化
现阶段,在我国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作业人员利用电气自动化来对机械设备在运转期间的数据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并将处理后的结果传输到系统终端,为后续的决策判断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在分析设备运转数据的同时,能够找出存在的故障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障电气设备正常运行。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控制具有非常高效的控制功能,只需要一台显示器,作业人员便可以通过屏幕来观测具体操作,实现远程操控的目的。这种方式能够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还可以减轻作业压力,真正意义上实现施工成本的控制。自动化技术还有着诊断功能,通过自身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来对机械设备在运转期间进行故障排查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故障问题,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进行反馈,得到相应的处理措施。在此过程中,所有的操作流程都会被实时记录下来。
1.2 人工智能技术
从19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凭借其强大的功能特点,一点一点的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影响。一直以来,国内外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没有停止对人工智能技术探索研究的步伐,吸取多方面的实践经验,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对人工智能技术概念进一步完善优化。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概念,可以看出该技术是研发、分析用于拓展、延伸人类智能的一种理论或者方法,是当代社会的新兴技术。站在学科定位的角度分析,人工智能技术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高度融合,同样也属于一项边缘学科。
2 在电气自动化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分析
2.1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作为一种经验模型,是根据生物神经网络的功能建模的。当有机体中的神经元感受到外部刺激时,会作出本能的反应,在相关的神经元中输入感受的外部刺激信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是一种非线性的生理活动。在神经网络控制的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可以在活生物体生理活动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适用于机械化操作的神经网络。这个神经网络系统是由多个零部件和层次结构组成的。不同的神经网络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人工智能网络系统,满足操作需求。输入信息的方式借鉴了生物神经网络,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具有其他系统网络所不具备的优势,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都是上乘的。神经网络的其他构成部分与处理单元相接。为了最大程度地模拟大脑功能,在神经科学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神经网络模型。这种模型只是相关功能的模拟,因此并不能完全做到反映大脑功能。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这种系统网络比较依靠神经元之间的交互,而储存信息则依靠的是不同网络元素的连接。
多个神经元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神经网络,处于系统网络中的每一个神经元都具有接收输入信号的作用。不仅如此,根据特定规则,能够更改信号输入和输出的方向,向外输出信号。正是因为神经网络系统中有成千上万个神经元,因此在连接上复杂性特征明显。不同神经元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呈现出非线性特征,输入和输出信号间搭建不同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模型,将机理模型难以精准描述出来的客观规律和必要联系予以显示。当前阶段,神经网络控制发展趋于人工智能化,因此在电气自动化中能够发挥作用,实现合理运用。
2.2 人工智能实现生产安全监控
在以往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因为机械设备具有一定的寿命周期,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故障发生,需要安排一些员工来对电气设备的运行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管,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设备运行故障的问题,但是长此以往,会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价值,经常会出现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少于4个小时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企业的运营负担。将多个区域的发电装置连接到同一个频段,保障各个区段能够相互通讯,在此基础上,构建统一的电子监控设备,如果系统检测到某一区段的发电机发生故障,其他区段的发电机则会主动承当故障发电机的电力供应。控制中心接收到故障信息,选派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对发电机故障进行排查,等待问题解决之后,将电气设备恢复到正常水准,保持工作平衡。除此之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监控,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建立同类子节点的思想,可以很好的解决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这也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实践运用。
2.3 人工智能实现操作控制以及故障录制
传统电焊机精度控制过程中,大多采取人工控制参数的方式,通过设备统一完成电镀操作,但是电镀产品难以保证相关参数一致,因此选用单一参数来对电镀精度进行控制,避免产品报废的情况发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利用计算机自身的扫描功能来记录并模仿传统员工的操作行为,并通过AI算法将所测量的参数传输到控制中心,由电镀系统发送指令,实现自动化电镀操作,而且等待产品出现后会再一次对其进行扫描,获取到相关的产品参数,基于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分析,判断产品是否需要再次加工。另一方面,在电焊机自我检修时,由于需要检修的电焊机数量较多,采取人工的方式会消耗大量人力资源,而且工作效率难以保证。引入AI算法后,基于大数据思想来安装分布式机械臂,并对其进行控制编程,让其对传统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模仿,而且通过扫描仪可以对机械臂的作业全过程进行录制。
3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多个领域专业学者的研究探索下,人工智能技术获得了巨大突破。在工业工程领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将其与电气自动化有效融合,大大缩减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压力,简化作业流程,提高生产的精度和效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给实现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与管理,而且还可以对作业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发生故障问题,可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减少经济损失。但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还没有和电气自动化实现完美融合,仍然需要各电气企业对自身的业务流程重新审视,大力开展人工智能地开展运用工作,节约生产成本,使得产品精度提高,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 周贺, 王占峰, 王朔.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应用分析[J]. 电子世界, 2017(3).
[2] 孙祥云, 李丹.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考[J]. 数字通信世界, 2020, No.182(02):211-211.
[3] 李泽洪.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 南方农机, 2020.
[4] 文江.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运用分析[J]. 华东科技(综合), 2019(1):0005-0005.
[5] 俊材 郭, 伟刚 赵, 昕悦 王,等.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 工程建设, 2020, 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