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广军
陕西省宝鸡市高家村中学 721008
摘要:讲课如同冠文章,将风头、猪肚、豹尾六字用于教学,应当是一节高效成功的课堂。成功的导入就要像凤头那样美丽动人,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桥梁,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使整个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又如“春色初展,鲜花合露,叫入种情”。
关键词:课堂导入 原则 方法 作用
强广军1978年4月出生,男,汉族,陕西陈仓区人,宝鸡市高家村中学任职初中语文,本科毕业,中小学二级教师
正文: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师弹琴,
第一音符就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探充而获得体验,让学生最终形成 积极的学习情感。那么如何精心的设计每节课的导入呢?一、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导入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新旧知识点的前后衔接,?更要强调知识模式的结构。导入、讲解、探究、总结要形成一个整体,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该与其他教学环节 相辅相成,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2.目的性与针对性原则。课堂导入时要目的明确,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设施、学生的认知特点、前提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等确定导入所采用的方法。
3、新颖性与趣味性原则。课堂导入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巴班斯基所言:“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是上课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材料、选择方法时要别出心裁、恰到好处。
4.简洁性与实用性原则。
导入环节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5分钟,应力求做到“ 简约不简单”。最好能够温故知新,在最短的时间内揭示新旧知识的交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如果时间过长,内容复杂,一是不能保证后面的教学时间,?二是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二、导入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如讲授《致女儿的信》时,引导学生复习有关歌颂受情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等等。了解经典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等。
不但富了学生的认知,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2.视听导入法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耳朵竖起来。如讲授(《沁园春 雪》时,播放这首歌曲并配有相关插图,学生在这种高亢激昂的乐曲下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与赞类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很容易就会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共鸣。
3.诗歌导入法
诗歌是中华民族精华的凝聚,诗歌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课堂中引用诗歌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主题。如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先让学生诵读《七步诗》,体会亲情在权势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有助于学生体会文中亲情在金钱的面前是如此的苍白。在讲授《傅雷家书》时,让学生诵读《游子吟》在体会母爱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伟大的父爱,?体会傅雷拳拳的爱子之心。
4、故事导入法
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容易让学生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如讲授《孤独之旅>的时候,先给他们讲《草房子)中所描写的杜小康的家境,他们家是如何的殷实富裕,他又是如何一次次的经历波折长大坚强的。讲完之后学生对于杜小康的认识就更深刻了。
5.标题导入法
引用课文标题层层设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把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如讲授(《心声》时,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写谁的心声?他有什么样的心声需要倾吐?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倾吐心声的?这样学生就会一步步?走进课文,理解课文。
6.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讲授课文之前对课文的相关背景进行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如讲授《唐唯不辱使命》时,先讲授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纷争的历史,进一步讲到这种背景下养“士”的风气,了解“士”的特点以及历史上的一一些名士.像晏子、荆轲、毛遂等。这样之后学生对于唐唯的认识就更加的深刻。
三、导入的作用
1.集中注意
对学生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其内容也各不相同,而学生在课前却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兴奋点也可能还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之中,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呢?关键在于导入,只要导入得法,就能使学生离开正从事的活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全身心转到课堂上来。
2.激发兴趣
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巧妙的开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
3.明确目的
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很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常常直接或间接地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起内在动机,使其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
4.联结知识
人类的学习总是以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前提,是在联想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因此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之上,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而借此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的。
5.沟通情感
导入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中得到交流和升华。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只有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生才能畅饮知识的琼浆,完善个性的发展。
总之,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只要能在新课伊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就是成功的导语,就是课堂教学的“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