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投石子,激活一池春水——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杨帆
[导读]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杨帆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临潼中学  陕西  西安    710600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而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主动参与        团队意识        合作探究
        作文评改: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作文教学,教师勇挑重担,独家评改,改动繁密 ,眉批总评,满篇红字,着实花了不少力气,可教师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但学生拿到作文本却往往只看分数,或看一眼批语就束之高阁,根本不去考虑教师为何这样修改的道理,认为根本没有重新修改的必要,一篇文章好坏与否就只一遍。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反思自己过去作文的批改,让我深深醒悟:如果没有学生评改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想进一步提高作文评改的效果,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怎样评改学生作文,才能既克服传统作文评改的弱点,又能收到应有的批改效果呢?叶圣陶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积极品评作品的主动性。因此,评改作文,在时间许可时,我会这样做:
        1、给出评改标准后,同桌互评;
        2、分发学生本人作文本,进行自评和修改;
        3、小组互评,选出优秀,集中展示;
        4、教师总结,学生再改,打印优秀作文,推荐给校刊。
        这样的批改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评模式,让学生自己来评。因为激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因子,他们往往一下子就来了劲,积极活跃起来,勾画、旁注、评语、修改,经过“精雕细刻”,之前的很多作文就会“脱胎换骨”变为上乘之作。调查表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评改方式。可是因为课时的原因,这样的作文批改次数并不多,很是遗憾。
        二.戏剧教学:在合作与表演中进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进行高一必修四戏剧单元的教学时,我大胆设计: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戏剧教学——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当然,这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遵循,基于对学生的理解与信任。学习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我将学生分成小组,一个小组一部戏剧,每人都要有明确的任务(比如:剧本的改编、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课件的制作、演员的选定、道具的配备、场景的布置等),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任务,每人都要服从导演的指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前期学生私下准备,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接下来就以演出的形式进行综合展示,这是自主合作学习最精彩的阶段。最后所有参与的同学都要写学习论文、心得或反思;小组组长将所有资料加以整理,撰写报告结题,就完成了一篇戏剧的学习。而我主要处理学生在准备阶段遇到的一些难题或困惑,诸如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戏剧主旨的理解、动作的设计、道具的运用或是开题和结题报告的撰写等等。这样安排教学的目的,一是想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模式,激活课堂;二是想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三是对剧作的改编,考查学生对戏剧内容的把握和写作能力;四是表演能力的考查。
        
        表演完后,由评审组进行评议结束。学生的能力超乎我的想象,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地参与,连平日里很羞涩的学生都表现得很不寻常。之后,从学生交上来的一套套学习资料(也可以作为课题研究资料)中,我知道学生对自己参与的任务和此次的学习方式感到很满意。这样的学习,也让我明白了转换思维,改变教法,激活了学生,活跃了课堂。一池春水,只有投进了一颗石子,哪怕是再小的石子,也能泛出美丽的涟漪。
        三、名篇背诵:在小组竞争中完成。
        语文新课标总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让学生在认识和体验华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产生民族自豪感并从民族文化中获得创造的智慧。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古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无不渗透在优秀的古典诗文中,如能常诵不懈,必能从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受到感染,这对陶冶青少年的情操,丰富思想,提高修养,无疑是有好处的。并且通过对古诗文的诵读,逐渐领悟古人用字、遣词、造句、立意、谋篇和技法之妙,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能使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提高。       
        但高中要背的名句名篇不少(2018年国家教育部将古诗文背诵篇目从14篇增加到72篇),检查落实是件头痛的事。我们教师基本每人两班,大约120个学生,逐人检查落实很花时间很费精力的。尽管我们早读课余都在不停地检查,可还是在规定的时间检查不完。这往往给懒惰的学生造成了可乘之机或者说培养了学生的懒惰行为。但不落实肯定不行,怎样落实却又了无头绪。经过认真思考,我还是决定发动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去碰撞他们的知耻心,让他们树立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鼓励他们完成指定的背诵任务。
        1、划分小组,指定组长。全班分成10各小组,每组大约5至6人(成员不能太多,太多组长的任务就会加重),指定组长,负责检查组员的背诵。
        2、实行比分机制,组内、组际均需比赛。
        ①组内比赛,小组长按照规定根据组员背诵的先后和效果给每人得分,一个模块教学完成后,得分最高的人参与组际比赛。
        ②组际比赛(各小组选出的优秀选手之间的比赛,比赛内容为一个教学模块里需要背诵的篇目),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规则,参赛选手抽题进行背诵,以背的篇目数和出错的多少得分,背的篇目最多出错最少的选手获胜。
        参考文献:
        [1]为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A]. 朱菊玲.2018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2018
        [2]探索语文教学新策略[A]. 杨梅英.中国当代教育文集(十二卷)[C]. 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