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花
江西省奉新县冯川镇第一小学 江西 奉新 330700
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条件。语文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学科,学好语文有利于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教师应发挥优秀的职能,并加强突出自身的主导作用,认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价值与作用,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有着关键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良好氛围;构建策略
前言: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大多数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单调、枯燥的,导致课堂教学过于片面和机械,这对小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由于小学语文是落实学习其他学科的关键[1]。小学生有着开阔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语文老师应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前提,充分发挥自身在语文课堂教学领域的职能优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环境对学生学习的有利渗透,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升学率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小学语文老师常常以自我为主导,只注重语文成绩的好坏,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应试知识,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法得到体现。这样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大,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乐趣,对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思想尚在发展的基础阶段,性格活泼好动,往往缺乏对自己的行为把控能力和约束能力,很难对课堂教学一直集中精力,使学生很难树立起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欲望。课堂教学的时间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特别重要,大多数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忽略对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使课堂教学的价值与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重视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内在动力,这会提升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1]。经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语文比较枯燥和乏味,导致大多数学生学习效率始终难以提升。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与钻研,想办法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只有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乐学”的良好态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的活跃起来。只有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那么学习质量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
例如,在教学识字相关知识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小故事等形式开展。如,学习“坐”字时,教师可以这样讲:“从前,有两个人在休息时,背靠背坐在地上,‘土’代表的就是‘地’”通过这样形象的描述,再加上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更好的记住字型与字意。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就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加以创新,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创新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2]。好的开始对于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可以做到准备充分,那么在课堂一开始就能使其快速地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所以,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他们喜欢的元素,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多元化教学可以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一定要按照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利用小学生的天性,达到让课堂教学“活”起来的效果。
例如,在《陶罐和铁罐》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呈现,让学生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质地、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阅读学习,经过对话与表演,体会到铁罐的傲慢与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更好的理解了文章所讲述的道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自身潜在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教学的氛围获得激活。
另外,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让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适合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进行新课导入。
(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存在着差异性,在个性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3]。小学语文教材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也不可以符合所有学生的特点。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来丰富教材的内容,让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的丰富。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教学素材,以便获得不同的、最新的教学信息和资源;也可以在平时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和杂志;教师要认真的研究学生间的差异,并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于草原的歌曲,并让学生猜一猜歌名,由此引入本课创作的背景。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初步了解了草原的辽阔宽广,体会到不同地域环境对人民生产和生活上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增强,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开放创新思维。
(四)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实践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理念的标准。同时,良好的学习体验也是在动手实践当中获得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课前预习是学习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也是学生自主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师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鼓励他们在预习中自主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收集,这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调动他们兴趣和积极性。
结论:总而言之,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落实学生的兴趣培养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基础,只有在积极的课堂氛围推动下,学生才能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思考并探究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在创设情景教学中优化课堂氛围,建立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从而加强了积极课堂氛围的落实。小学语文老师要在探索营造积极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的同时,及时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节奏,体现学习环境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工作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晗.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8):275.
[2]张桂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192.
[3]宗凤华.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快乐和快乐的“冲突”[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