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栾新辉
[导读] 初中生正处于十分敏感的青春期,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
        栾新辉
        丹阳市云阳学校     212300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十分敏感的青春期,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因此初中生物教育者应当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课堂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心理健康;教学探索
        一、前言
        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所指的是,教育者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合理选择心理教育资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落实心理辅导教学艺术,进而有效激活初中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帮助他们规避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敏感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在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初中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均具有着极强的个性,需要得到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督促,帮助他们合理解决心理问题。
        首先,在进入到初中阶段后,随着学业压力的不断提升,很多学生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在缺乏外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会表现出不安、焦虑等情绪,甚至会引发一些生理上的疾病。
        其次,部分初中生的社交能力较差,在群体活动中存在对抗行为。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体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因此存在着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希望他人能够尊重自己。但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思想与身体上仍不够成熟,因此经常会出现矛盾行为,与父母、老师以及同学之间产生冲突。
        最后,青春期的最大特点是性萌动,因此很多初中生会在性格、思想以及心理上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合理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时机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教育者应当合理引用一些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元素,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生活观念。例如在教授“人体的呼吸”这一课程时,教育者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来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并认识到呼吸系统的健康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很多学生表示疑惑,明知吸烟这一行为会伤害人体的呼吸系统,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吸烟呢?针对这一问题,教育者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他们通过互联网来搜集一些有关于吸烟危害人体健康的知识,并在下一行课程的开始展开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消化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更好地保护自己与身边人的身心健康,有效降低青少年的吸烟率。
        (二)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挫折
        由于初中生的身体和心智仍然处于幼稚状态,因此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经常性的会选择逃避和退缩。在生物课堂中,教育者应当合理选择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并逐步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可以为学生介绍达尔文的经典事例,达尔文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学术研究目标,选择独身一人来到自己完全陌生的岛屿中,在这一过程中突破了千辛万苦,使人类的文明前进了一大步;再例如,享誉国际的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三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发现了遗传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向世人揭开了生物遗传的神秘面纱。通过这些名人事例的榜样力量,将有效对学生的心理与精神进行正向熏陶,从侧面开展挫折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应对在成长之路上的诸多挑战。
        (三)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
        在青春期中,初中生的性器官正在不断发育,进而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性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会面临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压力。很多研究学者将青春期称之为“暴风骤雨”,因此生物教育者应当帮助学生解答一些生理学知识,以此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更加平稳的度过这一特殊阶段。一直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有关于性教育的内容十分匮乏,很多青少年不能够从正确的途径中获知正确的性知识,进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行为,甚至会出现性犯罪问题。例如在教授“人的生殖”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介绍性器官的生理结构与各项功能,为了能够避免学生出现尴尬,可以利用动画和解剖图的方式来加以展示,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和害羞的心理,让他们认识到性成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并且对于性产生好奇和期待并不是羞耻的事情。教育者还要教给学生一些舒缓压力的方式,并向他们推荐一些适合的课外读物,以此来积累更多的生理健康知识,摆脱心理健康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的度过青春期这一重要阶段,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教育者需要进一步开发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微信和微博等方式来与学生展开一对一交流,以此来帮助他们解决比较私密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福斌.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无教学中的融入分析[J].名师在线,2019(33).
        [2]王明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美术学刊理论观察,2014(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