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玲
浙江省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315000
摘要: 近年来,我国服装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使传统服装业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形势。创新教育理念在服装行业的改革中具有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服装行业转型时期信息化的意义, 阐述了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措施,以促进我国服装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服装业;教育;信息化;概念创新
在服装产业信息化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服装产业的转型必然会引起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教会人的技能,并以一技之长找到工作的教育,这就要求服装专业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服装行业人才素质的提高。
服装经济中引入的“互联网+”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自身的转型和升级。权威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互联网具有包容性强、内容全面、服务独特的特点。大部分的互联网信息是向公众开放,我们可以使用终端在线搜索相关信息和数据,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和信息来选择服装产品类型和定价等,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及时调整服装产品结构。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查到来自所有行业的信息。除了服装本身的基本信息外,它还包括加工业、制造业和其他内容,几乎涵盖了你想知道的一切。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某一产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生产计划,促进服装现代化的发展。
一、信息化下的服装教育现状与问题
1.服装教育现状
随着近几年高职扩招,以及学生和家长强烈的升学意愿,许多中职学校增加了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课时量,来保证较高的升学率。虽然也开设了一些服装技能课程,但课时数量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①学习基础差异大。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而且差异性大,面对学生基础的巨大差异,传统的教学不能兼顾这些差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②课程的大容量。 服装专业课程内容日新月异,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计算机技术迅速更新,软件和硬件不断变化,行业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涌现,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增加。单一的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③师生互动较少。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服装专业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受到限制。 此外,缺乏师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目标难以完成。
2.服装专业教学的主要问题
①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服装专业分为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意味着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不同方向的专业人才。服装专业中存在大量的子学科,虽然许多学校开设了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但课程缺乏特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发展。
②专业教师存在问题。我国服装专业的发展相对较短,专业建设时间短,教师也来自其他专业,他们精通自己熟悉的领域,但在转到服装专业后,缺乏专业理论和实操经验。还有一部分教师从服装类专业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工作,没有从事与服装相关工作的经验。
二、信息化下服装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服装教学中,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更难以吸引这些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应打破传统观念的局限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服装行业有许多基本内容。这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概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地位,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时,围绕课堂内容选择能吸引学生兴趣的话题,并通过自由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知识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服装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差异和特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提高服装课堂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专业核心技能划分实训室功能,提高专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应加大投入,打造高仿真综合实训室,它将模拟学生在岗位上的角色,并根据问题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模拟工作环境,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学校和校外企业应做好联系,实现资源共享,构建良好的教学体系。
2.重构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通过构建有效的教师团队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专业的师资团队可以为企业推荐相应的人才,使学生在实际生产中锻炼技能,学习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际的企业生产中更新技能,不断积累教学知识,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双赢。除理论教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发展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使其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明确课程内容和结构的整合路径,增强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与具体工作过程的直接联系,在课程内容和结构的整合以及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企业专家的指导作用。启动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合作开发的课程改革新路径,将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有机融合,提高课程开发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建立与综合课程内容相匹配的考核标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的发展,不是为了完善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从生产上细化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服装行业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职能对企业进行管理。将典型的工作任务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提取出来,转化为具有学习意义的项目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从项目教学的实施中获得企业认可的专业能力。 因此,在项目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与综合课程内容相匹配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不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取,也注重相应专业能力的发展。 通过引入企业到学校和在企业中设置学校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并聘请一定数量的服装企业技术专家有计划地参与实践教学,确保教学环节始终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并能指导和鼓励他们运用专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增强就业实力。
4.提高服装专业的艺术素质。
对于艺术教学来说,能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技术中,使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得到延长,这就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各种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让学生欣赏时尚设计的独特魅力,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参与度。合理地将现代信息技术或多媒体资源引入课堂可以打破教师理论知识静态迁移的模式,引导学生从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中感知知识点,灵活地将已经获得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中,最终增强学生的设计理念。
在服装专业教学的创新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引入现代学徒制教学方法,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促进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中职服装工艺教学的创新与探索[J]. 胡娜.??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0)
[2]中职学校服装工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途径[J]. 赵丽云.??考试周刊.?2014(42)
[3]中职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 尚兴华,刘京忠.??纺织报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