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织一张“语文网”——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初探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   作者:朱小萍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朱小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句话,字字沉力,细细品味,会让许多语文教师久久为语文而困、为语文而累的干涸心灵顿生些许久逢甘霖的清爽感觉。
        确实,现在中高段的语文教学,经常听到老师们谈论,现在的语文不好教,孩子越大,课堂越沉闷,课上起来特别的累。如何在课堂这个教学主渠道中激活学生这个主体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乐于去学习,主动去探索,大胆地发现?笔者认为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与文本、与生活深层对话,学生铺设编织一张学习语文的“巨网”,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
        一、“阅读网”——营造语文学习的精神乐园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于教材,我们到底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正确处理好教材,是开放课堂,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关键!我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树立大语文观, ,创造性地开发与教材相关的一切能动资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会更主动地投入学习,整个语文课堂才会激情四溢!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在班级中开辟了“读书角”,以每天20分钟的课外阅读代替传统的抄写作业。并且以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子,加强阅读指导,营造学习语文的精神乐园。
        1.学一篇带一组。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多采用“专题单元”的编排方式,我们就根据每单元的专题给学生推荐相关的系列文章,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如学习了《莫高窟》,就在读书角里贴上《世界遗产——秦兵马俑》、《我爱龙门,我醉石窟》;学习了《鼎湖山听泉》,就把《梅雨潭》、《趵突泉》印发给同学们;学习了《小镇的早晨》,就摘抄《江南春雨》、《周庄小桥》。孩子们在一路书香中积累、感悟,课外阅读不但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语言素材,更感悟到了生活的哲理,得到了精神激励。
        2.学一篇带一本。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名家名篇或名著选段,这些名篇、选段就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引子,学习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就向学生推荐冰心的《繁星》、《寄小读者》,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武松打虎、真假李逵、醉打蒋门神的故事,并引导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水浒传》,一时,谈宋江、议林冲成为我们班的热门话题。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利用读书角,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学习语文,于墨韵书香中浸染心灵。文章中许多精彩情节让每天的阅读由原来的中午不知不觉地延伸到了课间、晚上。一篇篇文章,同学们可略读、精读,精彩片段可摘抄、背诵。阅读使学生积累了素材、培养了语感,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班级图书角已逐渐成为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精神乐园。


        二、“习作网”——记载童年生活的喜怒哀乐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把原来要求学生写日记换成写成长故事,指导学生先关注自我:学习、生活、心情;再向家庭扩展、向学校延伸、向社会辐射,力求让写作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师生共写成长录。新颖独到的激励形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写起来,教师先带头写。把自己的教学随笔给学生看或读给他们听。教师写教学随笔,学生写成长记录,交换阅读。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动笔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一篇篇成长录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也成为学生感悟生活、记载人生的记录。
        2.评选“小小作家”。
        有了写的热情,更要让这份热情持之以恒,最终达到愿写、爱写、写好的目的。每周五放学前,我就让同学们挑选一周中写得最棒的、改得最多的两篇文章折好角上交,我结合每位同学的文章质量、进步表现进行批阅,最终评选出每周的五位“小小作家”。下一周每天早读课10分钟,“小小作家”就会佩上徽章,自豪而激动地朗读自己的作品。每学期,我还要把学生成长录中的精品编辑成小册子,发给每个学生,学生非常喜欢,也得到家长的赞赏。鼓励学生写成长记录,让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内容,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三、“成果网”——品尝语文学习的累累硕果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实践。学习语文,更需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快乐。
        1.“我的佳作”——精彩无限。我把教室窗户下的一面墙壁布置成“我的佳作”展览区,每个月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摘抄,学生发表作品的报纸杂志或奖状张贴上去。课间、午后,经常会看到一些同学在阅读、欣赏。榜上有名的同学更是常常驻足凝视,自信的笑容里洋溢着学习语文的那份快乐。这一面墙壁已成为同学们交流、展示课内外语文学习成果的平台,拓宽了学习内容,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2.“实践天地”——魅力无穷。语文教学的活力在活动之中,多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在探究应用中整合知识,发展能力。每一次的故事会、古诗文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竞赛、读书交流活动、自编小报评比,能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获得了锻炼,增强了兴趣,语文的魅力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以学语文,也处处用语文。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从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生活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
        语文知识包罗万象,浩如大海,如果学生仅仅学习薄薄的语文课本,所得一定非常有限,所学到的知识支离破碎,学生找不到知识与知识的之间切合点,就容易出现思维浅薄、理解困难、简单模仿的认知错位,无法整体融合,无法学以致用,无法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语言学习体系。而通过上述的“织网”式语文教学,可以建立起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尽情,用已有的语文知识链接相似的、变化的、冲突的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精准地理解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洞察语文知识的实质根本,体会语文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