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统泉
广西平南县安怀镇中心小学,广西贵港平南安怀537314
摘 要: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未能全面彰显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导致学生长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这就会在极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语文兴趣和效率的培养和提升。新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革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营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从中获得全方位发展。基于此,以下就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载体,首先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随后就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展开探究,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刻认识到一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即由以往的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对此,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应当将新理念作为指导,积极反思、不断探索,致力于良好学习环境的创造。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就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学方法单一。要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就有必要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参与语文学习。但是实际上,部分教师依旧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被接受语文知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提升,语文能力的培养更是谈不上[1]。其次,忽视学生主体。由于深受传统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即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听讲,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得到彰显,师生角色定位模糊,不仅制约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成长,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稳步发展。要想提高整体教学实效,就必须将上述问题重视起来,并且采取对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
二、新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开展实践活动,指明学习方向
不可否认的是,《新课程标准》主要是围绕三维目标进行设计的,分别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此,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就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予以充分的重视,将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基于此,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2]。例如:在教学《文言文两则》中的《两小儿辩日》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围绕文中的两个观点,即“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小小辩论会”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阐述个人的想法。这样一来,教师真正从“主导者”的地位退下来,将学习的机会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彰显,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而教师则将中心转移到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上,如快速阅读、背诵记忆等,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加专注、认真。
(二)强化教学引导,激发学生想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活泼、好动,思维极其活跃,有着极强的想象力。而想象是思维的臂膀,对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课程的优势,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以此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创造前提基础。例如:在教学《穷人》这一课的时候,课文的末尾处是:“‘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对于这一留白,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补白训练,让学生围绕“桑娜拉开帐子后”这一主题,进课文的末尾处进行补充、说明。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效果极其显著。又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的时候,文中的第一段有这样的一句话:“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硝烟中”为主题,对这一片段进行扩写。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有效的激发,思维得到切实培养,写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正可谓一举多得。
(三)启发求异思维,拓展思维广度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性。教材往往只是展示了一种类型、方法、结果,它主要起到的是示范的作用,教师不能为了教而教,而是要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深入挖掘、探究教材,把握发散思维的细节,精心规划、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的思维在宽泛的空间尽情驰骋[3]。如此,学生的思维广度就会得到拓展,这对于其创新思维的形成是极其有利的。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并未以“题目中的‘亲人’是指谁?”进行导入,而是将“亲人”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作为基点,以此进行延伸、拓展,指导学生细细品味、感知,从而明确文中的“亲人”主要指的是在“战争年代有血肉关系的人”、“志愿军”、“具有深厚情谊的人”等,对其进行外延,以此帮助学生对文本内涵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认为家中的动物、植物等也属于自己的“亲人”,对此教师需要予以认可、鼓励,因为这是学生的创新,是自我反思、感悟的结晶。如此,挖掘学生潜能、拓展学生思维深度这一目标就得以有效达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积极反思自我,以正确的心态看待教学中的不足,并且通过切实可行的策略弥补教学不足,强化教学实效。具体来说,可以从开展实践活动,指明学习方向;强化教学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启发求异思维,拓展思维广度三个方面入手,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和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怀奎, 付成文.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J]. 教育, 2015(30):00271-00271.
[2]蔡少萍. 关注对话深度 品味追问艺术——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采集分析下的教学反思[J]. 新课程评论, 2017, 000(003):23-30.
[3]林丽芳.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 2020(1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