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   作者:刘霜
[导读] 随着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语文的教学方法也日益多样化
        刘霜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   643000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语文的教学方法也日益多样化。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语文写作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中职学生提高写作兴趣,挖掘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质量。本文将围绕思维导图在中职语文写作中的现状中的瓶颈、和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及其运用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语文写作,教学

        前言: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正因为此,思维导图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尤其是在写作之中。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教学并教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前的思考,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了解教师教学方法和教授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学习逐渐从仿写过渡到实现自我写作中来。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时灵活的呈现方式,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散思维,进行头脑风暴,同时也可以充实写作素材,快速立意选材,从而实现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语文写作瓶颈
(一)写作时思路不清,逻辑矛盾
        就目前所教学生来看,学生的写作水平令人堪忧。不论是审题、立意、选材方面,还是结构、语言、创新方面,学生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会立意,文章必然失去内涵;语句不通,文章必然不畅;思路不清,结构必然错乱。如此,怎能写出好的文章?而高考中,作文占了三分之一的分数,怎可轻视?人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是密切相关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运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法体现发散的思维,通过文字、图像、符号等将写作中的素材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它充分利用了记忆、思维、阅读的规律,有助于在语文写作中理清思路,避免出现逻辑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出好的文章。
(二)思维导图绘制困难,缺乏构思
        思维导图在中职学生写作中的运用还处在初级阶段。以我任教的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为例,在绘制图形时质量参差不起,多数比较混乱,不易理解,而且耗时也久。此外,学生还没有养成写作前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写作的构思无法通过思维导图体现,往往想一步画一步,图形杂乱无章,不能起到辅助写作的目的。
(三)思维导图拘于惯性,难以发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时还存在依赖思维惯性的问题。从学生的思维导图和写出的文章可以看出,其写作思维受到刚开始学习写作时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文章的过渡和文章素材的引用上。由于写作的思维惯性,写出的文章在过渡上太过平淡,没有起伏,读起来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老生常谈的写作素材,在多人频繁引用时使文章缺乏新意,没有特点。这种一直以初学者时的思维惯性的绘制思维导图,最后写出的文章就会少了新意和吸引力。


二、思维导图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作用
        学生在开始动手写作之前主要的准备工作包括认真阅读写作要求和绘制思维导图。在分析完写作要求后,首先,除了大脑中整理出写作思路,还需要结合思维导图将文章主题进行发散,这个时候不用着急动笔写,而是要尽可能得发散思维,多多思考,将想到的内容列在纸上,筛选出切合主题并可以很好的写到文章中的,这样可以使写出的文章内容丰富又符合写作要求。其次,要将前面筛选出来的内容进行整理,按照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分析各个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思维导图中的内容主次分配,写作思路清晰合理,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可以避免思路不清,逻辑矛盾的问题。最后,将思维导图绘制出来后,在写作之前还可以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文章内容安排不当、逻辑有误等问题。
        一张紧扣写作要求又思路清楚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写出一篇文章内容丰富、结构安排合理和逻辑严谨的优秀的作文。
三、思维导图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运用思维导图寻找素材,确定立意
    前面的部分已经分析了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首先要发散思维,筛选有用的写作内容在完成这项准备工作后,就需要根据筛选的内容进行文章素材的选取,并结合素材确定写作立意,这是写作的关键每次写作可以根据选取的素材确立不止一个立意,但是必须从中选择出一个新颖、独特、有深意的素材。
(二)运用思维导图打破惯性,发散思维
        语文写作贵在创新,惯性思维写出的文章往往千篇一律,令人读起来索然无味。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教会学生打破思维惯性、发散写作思维,找准写作切入点。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绘图的过程中,发现并梳理清楚要写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进而一步步的合理安排写作内容。思考写出好的文章,在写作之前就会做好准备工作,而不是将以前学的内容和素材生搬硬套。为了打破学生在写作时的思维惯性,需要通过培养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让学生在写作时发散思维,多想多写,丰富文章内容和内涵。
(三)运用思维导图突破关键,升格写作
        想要绘制出好的思维导图,还需要找出写作要求的“关键”,即文章的主题和关键词,无论是思维导图,还是最后写出的文章都必须围绕主题和关键词,否则即使写出的是一篇“好的文章”,也是文不扣题,不能达到写作要求。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无论是筛选内容,还是选取写作素材,亦或者是文章立意都必须紧扣题意,围绕主题和关键词,这就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关键词的敏感度,也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培养学生在动手写作之前提取“关键”的能力。
        当学生有这样的能力后,就可以围绕重点和关键点的进行绘制思维导图,然后写出有主题升华的、有深意的优秀文章。
结语
        思维导图对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以重视。但是,从目前学生在写作时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效果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运用思维导图时要发挥其优点,并让学生通过打破思维惯性、抓住关键的方法突破问题,写出优秀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朱慧兰, 试论思维导图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1): 第46页.
        [2].杨莺, 学科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 华中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