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住宅平面布局规划设计的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5期   作者:鲍斌斌
[导读]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进,居民对住宅要求越来越多,其对住宅的消费理念也发现了改变,建筑设计师必须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鲍斌斌
        浙江开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进,居民对住宅要求越来越多,其对住宅的消费理念也发现了改变,建筑设计师必须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通过分析居民对住宅功能的需求,并进行民居使用功能的分析和预测,以平面设计为基础进行住宅建筑功能设计,对房地产企业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民用住宅 ;建筑功能 ;多样性 ;建筑设计 ;信息化
        引言
        衣、食、住、行是居民生活的基础,保证了人类社会正常的延续和发展,人类活动超过50% 的时间均在住宅范围内完成。人类社会在不同文明阶段,因地理环境、文化信仰的不同,住宅结构和功能也相在适应性变化,住宅是建筑发展中永远的话题。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了约2.5倍,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刺激了刚性内需,房产经济快速发展引起各方面对住宅的重点关注。在规范和优化市房地产经营环境同时,也出台了鼓励住宅消费相关规定,并对房地产功能、装饰、税收等制定了规范措施推动地产交易健康发展。住宅商业发展离不开建筑设计的进步,住宅各种功能开发为了满足各种社会阶层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样的要求,在自然环境、社会认知、地质环境和美学基础共同前提下,通过调整与改善空间的限定与组织,创造新的空间环境,住宅结构也反映了建筑设计者对居民生活方式的理解。
        1 民用住宅功能概述
        民用住宅建筑的功能设计主要是满足使用要求,近几年“以人为本”的养生理念逐渐融入现代设计中,现代住宅建筑功能空间分配时,充分考虑住宅建筑与城市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同时具备住宅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要求,使居住者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惬意和温馨。
        住宅空间可分为公共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两部分,日常生活中公共活动空间是交叉区域,主要包括客厅和餐厅,如果设有读书间,设计上也默认为家庭共同空间,成为全家学习、交流的场地 ;厨房、阳台和洗衣间也可视为公共空间,主要完成食品制作、花卉养殖、衣物洗涤晾晒等各种家庭服务的任务 ;卧室和更衣室可视为个人行为空间,主要起到了个人行为的完成。
        民用住宅就是满足用户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环境、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来改善生活环境,住宅设计者在自然规律和美学法则多角度透视下,合理划分空间限定与分配,利用周边环境调整、改善居住者空间环境,住宅功能的划分不仅体现着人民对生活环境的定义,也是一种艺术品质形实质上的追求,住宅群的分布体现着设计者思维和理念,也影响了居住者的心境和人文环境的氛围。评价住宅建筑功能指标为适用性、安全性、美观性、经济性四个方面。适用性能从平面布置、空间布置、采光通电和层高层数方面评估,安全性能从牢固耐用和三防措施评价 ;美观性能从建筑造型、室外装修和室内装饰评价,经济性从工程造价、环境协调、地理位置和配套设施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这些指标作为住宅功能评价因素可对建筑功能完成全面的综合评价。
        2 民用住宅平面布局分析
        民用住宅为了满足用户物质与糟神两个方面需求,物质需求是生理上的满足,精神需求是心理上的满足,不同时代人民生括模式特点鲜明,也直接反映了时代的生产力条件和文化氛围。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基本在住宅内完成,住宅套内功能几乎满足了全部生活的需求。上实际90年代国内北方城市开始流行“大客厅、小卧住”的布局模式,该布局进深大、面宽小,空间利用率高的优势,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了住宅南北的通透性,配合落地窗的使用也增加了光线进入的面积。在南方则出现了扇形布局,也称为青蛙式,该房屋布局合理,有效增加了阳光的照射面积,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住房通风能力,对于湿润的地区衣物和食品的干燥也有很好的作用。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从筒子楼向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迈进,尤其是商品房的出现,百姓的生活方式将住宅不仅仅局限于饮食和休息的场所,越来越多的人将娱乐休闲、社会交际、待客聚会等物质生活转移在家庭中进行,尤其是重大的生日聚会在家里进行也是非常普遍,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及生活习惯也根据户型布局的改变而相应变化。
        随着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乡村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而城镇户均人口数量却逐年下降,家庭人口数和生活方式越来越趋于小型化,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执行多年后,户均人口为2.5人的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这一现象正在急剧增加。随着老龄化社火来临,新的“分而不离”现象越来越多,子女渴望独立而离家独立居住,却不想远离父母的关系,这样的家庭模式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一个特点,因此房屋设计的平面布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将卧室、厨房等对称设置,增加父母和子女的亲密感,也可最大限度减少互相干扰对方生活,有效保证相对的独立空间。老龄人口的房屋布局应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模式,增加室内功能的完整性,尽量保证其全部在室内完成各种生活需求,并合理布置厕所、卧室和客厅的距离,保证其运动的最短距离。


        随着社会工业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人们的劳动强度逐渐减小,假期等业余时间慢慢增加,尤其是国家法定假期的增加,人们可支配自由时间越来越多,自动家用电气的应用也大大降低了人们家务劳动强度,这样增加了各种社会交往,家中待客频率也逐渐增加,在家中学习、看电视的时间增加,居民家庭爱好也出现多元化,且家庭舒适性、整洁度大大提高,因此平面布局也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尤其是洗浴间、餐厅和客厅的布置,满足日常交际和洁净的要求。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变,尤其是养身产品的被广大消费者的再次重视,粗粮专用的电气产品也挤满了厨房等区域,在进行厨房的平面布局时合理划分传统厨具和新型厨电的空间。合理增加住宅的拓展布局,将车位和绿化均纳入平面布局的设计中。
        3 民用住宅功能设计原则
        城市住宅设计是基于住户人口数量、家庭结构及年龄梯度及其收入现状,住宅建筑设计功能除了设置厨房、卫生间、客厅、阳台、卧室等生活空间,为所有家庭成员提供日常活动场所,也具有良好的采光性、通风效果、隔音降噪效果。住宅结构的美观性、舒适性在当代社会被人们普遍追求,住宅建筑设计也需要提高要求,尤其是功能设计对美观性的实现影响非常之大,仅仅简单的模仿和照搬会导致住户的审美疲劳,设计者因地制宜地根据周围环境进行适当改变。住宅建筑功能不仅参考现有的设计原则,空间布局参考家具陈设习惯以增加空间利用率,从住户爱好和兴趣出发,多做社会咨询等形式的走访活动以获得未来购房者的建议与看法,从住户的角度勾勒初步的设想和需求。住宅设计时参考区域污染性,避免互相干扰,影响生活质量,卧室等可划分为个人空间,人们喜欢安静、通风、透亮的环境,设计者要考虑平面布局的方位、空间大小和窗户的大小,客厅是家庭对外的招牌,力求通透和大气,卫生间、厨房的设计遵守实用、安全的原则,保证空气流通,提高空气质量,客厅和餐厅可进行直接联通,以增加建筑空间利用的灵活性,也增加了美观的效果。
        因此设计原则可归纳为适应现代家庭工作 / 学习,为现代人学习、家庭办公提供适应空间,并适应设置隔音等措施;公共区域和私密空间完美隔绝,不存在交叉干扰,卧室设计休息兼学习的符合功能 ;预留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空间,设置单独房间,保证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环境,设计家庭聚会的社交功能,满足现在家庭节日聚餐的要求,合理设置厨房功能和结构,不仅满足食物存储和烹饪的作用,也为家庭成员的交流提供温馨场所,尤其是家庭聚会较多时,可以设计开放式厨房 ;在卫生间或独立空间设置化妆空间,以满足现代女性对美的追求。设置多种结构的贮藏空间,考虑书、电脑和运动器材的存放,并为家庭收藏提供空间 ;为室内绿化设计合理空间,以改善空气质量和家庭氛围。
        4 民用住宅功能设计
        交通方便靠近繁华区域是丁克选择住宅的前提,建筑设计时采用户型面积偏小充满个性的小家碧玉风格,采用跃式结构并采用曲线窗户和内饰,房间具有多种复合功能,以满足丁克群体享受和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要求,并设置办公区域以适应商务的要求。
        随着交通压力和出行成本的增加,很多人开始选择家庭工作室的生活方式,这可以节约路途奔波的时间,这就要求民宅建筑设计时保证用户的最佳工作状态和心境,设置办公功能区域,并合理采用装饰、家具风格来适应办公环境。根据办公人员工作性质创造相应的工作环境。配合人性化的办公设施,激发居家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单身贵族逐渐增多,因此新的住宅的设计功能必须分析这个新团体的需求,单身居住者没人家务,且工作繁忙,无暇管理自己的住所,共同管理模式在很多公寓非常多见。住宅建筑平面设计面积相当,相互置换的功能空间,可以满足住宿、上网、简单饮食的功能。房间设计相对简洁,保证一人居住即可,和家庭住宅不同的地方是设计共享就餐区,因此住房耗费低,更加适合新入职员工,减少其初入社会的生活压力,必要时设计浴室与厕所分离,降低公共空间内住房者之间的行为交叉。增加浴缸等设施,给住房者一种“家”的效果,也给年轻人一个放松身心的设施。
        随着国内人口结构的调整,老龄化问题和劳动力不足问题已经非常明显,尤其是城市中传统家庭人口越来越少,家务劳动、孩子看护和照顾老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甚至已经升级为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新的住宅建筑设计开始考虑同层内适应不同年龄阶层的人需求的布局,既满足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能保持家庭成员间一定的距离,避免家庭矛盾的产生。
        5 信息技术对民用住宅功能的影响
        近十年信息技术在移动网络的作用下迅速普及,智能化电子设备也逐渐融入人居环境中。民宅建筑必须设计计算机网络、综合数字网络和新型通讯网络的接口,为现代信息化会议、信息检索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高速网络通信的现实。信息化普及的电子时代将空间和地域的界限逐渐模糊,建筑功能越来越抽象,功能在网络的作用下变得向远端延伸,使住宅成为实现生活、工作和娱乐多种活动变得十分现实,书房虚拟化改造后,可以轻松实现远程会客和授课等功能,书房也不再局限于读书和思考,可更加轻松实现经验和学术的交流。
信息技术改变了工作模式,传统的集中办公模式渐渐被被家庭互联网办公取代,更多的人会留在家中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共处,民用住宅设计时必须主意工作和住宅功能的整合,工作加住宅使建筑功能更加丰富,新型住房空间和综合功能的设计将会受到新阶层的爱好和追捧。
        6 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宅建筑功能随着信息化发生了明显变化,必须根据人口结构的改变和消费者审美观念的变化设计建筑功能,以满足新时代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韵 . 住宅平面设计的多样化模式探讨 [D]. 同济大学,2004.
[2] 施坚强 . 住宅建筑功能设计研究 [J]. 中华民居,2013(30):42-43.
[3] 姜树丽 . 住宅建筑功能空间设计分析 [J]. 房地产,2006(18):244-245.
[4] 郝爽,董明,吴韬 . 住宅建筑功能空间设计初探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4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