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 安晓茹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发生一定变化,受到市场环境影响,协同育人视角下做好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文章就结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探讨具体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协同育人;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指导
引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在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下,大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是,从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并未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应用,协同育人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面临的问题
1.1意识不足影响了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
要想进行创新创业,只是拥有一腔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还需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如政策法规、专业技术知识等,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也需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他们只有将自身的水平及素养进行全面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进行创业并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针对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他们脱离了以往的“保姆式”教育,这也使得他们在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中,无法对自身的学习及生活进行合理安排,有些学生在学习期间也没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加上一些学生的学习心理不够健康,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对他们学习的质量及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对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改变不了现状,就无法高效学习,更别谈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有所成了。
1.2高校创业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国家能够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足够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师资力量,发挥高校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当前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师资力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部分高校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往往是学生的专业课负责人员。这些教师较少接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培训,仅仅只是在理论形式上给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知识,对学生的专业化理论和实践引导能力还远远不够。相关教师不具备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1.3社会及用人单位层面问题
目前国家及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集合各方力量开展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职专业化的支持仍存在不足,对于基于就业指导的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建设引导有待加强。在用人单位层面,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及大学生需要系统了解基于专业或兴趣能力的用人单位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职业发展,但是这些信息的获得大多基于部分求职网站的整理、相关课程或讲座以及自主进行的访谈和调研,这些信息相对零散、片面,整理费时费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认知、求职准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4就业指导服务对于信息化平台利用不足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需要抛弃陈旧过时的旧模式,对互联网的利用要与日俱增。虽然网络上已经建有就业指导服务相关的网站,但现代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更偏向微信和QQ等日常多用软件。如果在这些社会化媒体工具中加入就业指导服务等信息,适当发动话题引起学生兴趣,就能将互联网这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学生对这样汲取新知识的方式也不排斥,既能像平时一样浏览社会媒体软件,又能从其中获取就业相关的知识或者用人信息,互联网这个工具的用处即能最大化。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策略
2.1加大宣传,提升学生的教育认同感
通过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扩大双创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学校要在宣传媒介和宣传手段上作出创新示范,要开拓更多途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让更多的大学生提高对双创教育的认识。用更多的成功案例打动学生,让学生由衷地意识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很好地化解就业难的风险,从容应对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局面。另外,通过宣传,让更多学生明白借助创新创业平台,可以很好地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哪怕自己不具备创业的经济基础,自己一技在手,也可以在职业选择上把握更多的先机,提高就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将创新创业意识全面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之中,让他们更多地感同身受,提升他们对双创教育的认同感,从而为教育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动力保障。
2.2组织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校教师的支持。为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求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指导和储备工作。其中,对于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管理人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选拔。除了要求其具备专业的知识外,还必须接受过专业的创业课程培训,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同时凭借个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大学生创业进行有效引导。其次,任何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贯通的,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时可以适当地与商科类专业进行合作,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备的专业理论支持,或者是聘请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来为高校大学生进行授课,让大学生能够结合个人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创业选择。
2.3加强个性化的咨询指导工作,精准解决个体问题
个性化的就业咨询指导工作基于学生的个体化问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相对其他就业指导工作更费时费力,但是对于学生问题的解决更为系统有效。随着时代进步,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更为多元化,个性化的就业咨询指导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一般涵盖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发展环境认知、人职匹配、职业目标确定与分解、学涯职涯规划、就业准备策略、就业手续办理、政策法规、就业信息收集与处理、简历修改与完善、职业成长路径、笔试面试指导、就业礼仪指导等,部分高校还开展了一对一的模拟面试指导。这些指导工作不但可以满足解决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职业发展过程中最迫切的需求,也在这一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能力,帮助就业指导人员系统深入地明确各专业、各届次、各群体毕业生的多发问题、重点问题,有效积累就业指导案例,引导其就重点问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破解途径,对其精准解决各类就业指导问题提供引导。
2.4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促进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互动
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不仅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责任,也应当充分利用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学生通过获取这些用人信息及用人单位的工作需求来完善自己提高工作能力,就能大大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比如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达成长期合作,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促进学生与企业的良性互动,让学生对于企业用人信息及工作需求进一步了解,最后达到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这一问题应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有效地扭转和改善这些状况,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协同育人背景下还需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分析,强化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培养高素质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丹屏.“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26):116-117.
[2]陈晓伟,张金邦.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提升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0):168-169.
[3]郑淑芬,朱燕,欧长贵.大学生创新创业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激励现状调研分析[J].法制博览,2020,(19):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