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在历史风貌建筑修缮维护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4期   作者:傅强
[导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出现了显著的提升。

        傅强
        天津市历史建筑修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河东区 300201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出现了显著的提升。为了传承古代历史文化,应当采用现代科技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缮与维护,使遭到破坏与侵蚀的区域能够得到有效处理,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并延长使用寿命。为了达到良好的修缮与维护效果,应当首先明确相关基础概念,并基于事实细节进行处理,使历史风貌建筑能够得到优秀的施工效果。本文首先分析历史风貌建筑的基础概念,随后阐述其现状特征,最后深入研究需要注意的细节与修缮维护应用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科技;历史风貌;建筑修缮
        引言:历史风貌建筑具有良好的文化传承效果,其与常规建筑的修缮维护工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别,整体施工难度较高。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现代技术进行处理,容易导致修缮维护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损害问题,不利于后续的进一步应用与维护。在采用现代科技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历史风貌建筑的维护原则,对整体施工流程进行管控,包括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等。通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恢复历史风貌建筑的原有形象,达到理想的处理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效果,需要针对历史风貌的基础概念进行分析,明确其现状特征与维护细节。随后基于相关细节深入研究应用技术类型,为以后的施工与处理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1 历史风貌建筑的基础概念
        历史风貌建筑属于老旧设施的一种,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其能够正常应用。根据我国相关定义文件的阐述,历史风貌建筑需要满足建造50年,结构样式与施工应用工艺、建设技术符合艺术特色与科学价值类型,能够传达地区文化习俗,具有历史特色的建筑类型[1]。部分地区历史风貌建筑的位置较为集中,可以统称为历史风貌建筑区。由于我国历史特色原因,部分未满50年,但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也可以成为历史风貌建筑。因此,可以认为历史风貌建筑的概念较为宽泛,整体建成时间较长,普遍处于缺乏修缮与维护的状态。通过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能够解决历史风貌建筑存在的不良问题,使其重现经典状态,为文化历史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2 历史风貌建筑的现状特征
        当前,历史风貌建筑与传统建筑相对比,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损害特征。例如,历史风貌建筑的基础结构存在损毁问题,稳固程度较差,如土板龙骨腐朽、梁板出现裂缝、钢筋生锈、混凝土碳化等。这些因素会严重削弱历史风貌建筑的稳定性,不利于未来的进一步应用。同时,部分建筑缺少基础档案资料,如结构草图、应用设备信息、竣工图纸等[2]。还存在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资料损毁,无法辨识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历史风貌建筑内部遭到随意改动,出现了乱搭、乱建的现象。这些因素对整体施工流程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后续的进一步处理。此外,历史风貌建筑本身与传统建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别,因此需要采用独特的修缮技术,确保其能够保持原有形态,避免出现差异问题。为了达到良好的维护目标,需要应用现代技术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处理,确保其能够被有效修缮与维护,为以后的进一步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3 维修历史风貌建筑过程中应当注重的细节
        3.1深入分析建筑历史风貌特征
        在维修历史风貌建筑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整体建筑的细节进行深入分析,尽可能收集特征与功能需求的数据。通过结合这些数据,对建筑的主要结构以及当前情况进行判断,使后续的施工流程能够得到可靠的信息支持。此外,还需要明确建筑本身的受力情况,并分析材料的性能参数,确保施工流程能够处于安全状态下,避免发生意外问题。
        3.2结合建筑结构现状进行规划
        在历史风貌建筑进行维修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结构的状态,并采取有效的维护方案进行处理。通过结合建筑的原有艺术风格,能够对受力特性与保护修缮需求进行规划,使施工计划能够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同时,团队人员还需要深入分析实施方案,研究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并针对灵活性、经济性、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3]。通过采取此类措施,能够在有效维持原结构状态的情况下,完成历史风貌建筑的修缮与维护,达到最佳施工目标。
        4 修缮维护历史风貌建筑应用的现代技术类别
        4.1现代检测技术
        在修缮与维护历史风貌建筑的过程中,可以应用现代检测技术进行处理。这一流程的典型应用技术类型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其可以有效替代传统的人力检测方法,有利于提高整体精度与检测效果。同时,还能够大幅降低所需成本,实现良好的分析目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经典高精度测绘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主要利用激光测距的方式,对建筑本身的三维坐标、反射概率、纹理进行收集,使其能够被输入至计算机内,达到良好的建模复原效果[4]。这一流程不仅可以保留历史风貌建筑的基础特征,还能够为施工团队提供准确的信息,避免破坏原有结构。例如,在天津先农商旅建筑修缮过程中,便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整体建筑的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这一方式,使先农商旅的外部墙体得到了有效的修复,实现了良好的维护目标,为后续的进一步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4.2现代地基维护技术
        在历史风貌建筑的维护过程中,地基属于较为关键的环节之一。通常情况下,地基结构需要利用扩大面积范围的方式,提高整体承载能力,达到加固的目标。而加固的宽度设计需要根据原有建筑物的结构情况进行规定,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修缮工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施工团队需要利用现代技术,对建筑的地基结构进行维护,使其能够符合承载需求,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在开挖阶段,需要针对原有基底进行加固处理,并使其空洞区域能够应用水泥浆进行施工。通过这种方式,使历史风貌建筑的稳定性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应当将基础钢筋进行扩大,使其能够与原有结构相互连接,避免出现承载问题,提高施工效果。在针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防潮层的处理问题。传统建筑防潮层加固需要破坏原有结构,这一流程会对历史风貌建筑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需要应用墙体内部化学注射操作方案进行施工。这一技术需要首先利用设备进行小规模钻孔,随后注入防水剂,使墙体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5]。例如,天津路洛阳道55~67号建筑在修缮过程中,通过应用地基加固与墙体防潮层维护技术,实现了良好的修缮效果,解决了墙面受潮与结构不稳定的问题,证明相关技术具有实施意义。
        4.3现代墙体裂缝维护技术
        墙体开裂属于常见的历史风貌建筑问题之一,因此施工团队需要根据相关情况进行针对性修缮,解决存在的不良现象。如果裂缝的情况较为简单,则可以采用剔槽或灌浆处理措施,达到优秀的修缮效果。如果墙体裂缝情况严重,则需要利用双面钢筋网与水泥砂浆外包加固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墙面的裂缝能够得到有效修复,并增强内部抗剪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例如,同样是天津先农商旅的建筑修复过程中,施工团队使用了墙体修复技术,使内部的墙体裂缝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重新提高了结构稳定性,避免出现不良问题,证明现代墙体修复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针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缮与维护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科学、有效的现代技术手段,使建筑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实现良好的应用目标。
        参考文献
[1]苑娜, 郭峰, 张建光.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历史风貌建筑数字保护研究——以段祺瑞旧居修缮为例[J]. 重庆建筑, 2018.

[2]许娴. 地域文化在城市历史街道改造设计中的运用[J]. 艺术品鉴, 2018(27):305-306.

[3]王可.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问题及建议[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11).

[4]王倩. 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技术与实践[J]. 建筑技术研究, 2018, 001(004):P.25-26.

[5]徐齐帆, 何雪钰. 历史背景下的古建筑修缮与创新——评《历史建筑保护及其技术》[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No.298(02):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