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浅析 高泽俊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月   作者:高泽俊
[导读]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建筑规模与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对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有效地降低影响,新的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施工应运而生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约人力和财力,同时也具有操作简单、施工周期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等特点;只有不断加强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施工管理过程的应用才能将整个工程的质量大幅度提升,提高工程的施工

云南沐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高泽俊  65003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建筑规模与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对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有效地降低影响,新的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施工应运而生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约人力和财力,同时也具有操作简单、施工周期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等特点;只有不断加强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施工管理过程的应用才能将整个工程的质量大幅度提升,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
        引言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发达国家中应用十分广泛,近几年我国开始大力引进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但依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新建工程情况来看,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比逐渐加大,但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也随之增加,阻碍了装配式建筑整体效益发挥。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钢结构建筑,具有精度高、效率高、污染小等优势,在近几年的实践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也推出了一些新型工艺,局部区域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因此,为了更好发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优势,应不断加强施工管理工作,保障工程建设效益。
        1.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行业飞速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时代的浪潮挟裹下,中国建筑业也在飞速扩张,迅猛发展。截至2019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已超2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7%,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我国建筑业发展形式依旧较为粗放,仍未脱离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与当前信息化、专业化的生产模式不能完全相容。目前,我国工业化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与传统粗放型建筑模式不同,装配式建筑模式采取信息化、产业化的建筑方式,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装配式建筑虽然发展前景向好,却并不被大众所熟悉,社会居民对装配式建筑的了解程度不高,装配式建筑也未完全在中国建筑行业普及,市场占有率偏低。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国内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等超一线或一线城市。在这些城市,装配技术相对成熟,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能为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提供良好的经济技术环境。而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则很难看见装配式建筑的身影。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设计因素
        装配式建筑设计为工程施工与工程管理的基础,部分设计人员未在前期考虑建筑结构构件的分离、运输、堆放、拼接等要点,使设计方案较为模糊,加大了工程管理难度,难以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各项要素,引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或进度问题。
        2.2现场管理方面
        装配式建筑材料质量主要是由供应商掌控,但施工管理依然是由建设方控制。大部分装配式建筑施工周期比较短,为了确保工程可以在合同要求范围内完成施工,管理人员非常注重装配效率,忽视了质量管控工作,错误认为PC构件生产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唯一因素,忽视装配工艺技术。还有部分管理人员对装配式建筑认知不足,采用现浇建筑的工程管理办法,注重理论性管理,缺乏实践,无法提供现场指导,导致施工现场资源调配不合理,错装、漏装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2.3部件运输存放成本过高,增加建筑风险
        目前我国从组件出场到运输、存放,直至最后的装配阶段,还未形成一体的流水化结构和管控体制,这就增加了组件的放置成本,其中以运输、存放成本为最高。装配组件运输至施工地点时风险较大,在运输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组件磕碰、掉落导致损坏的问题,导致材料成本提高。重型机车在运输配件过程中也会对市区交通市容产生负面影响。



        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的解决措施
        3.1装配式建筑预制剪力墙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为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与抗震能力等,必须保证各部件之间连接处的稳固性。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规格,对连接处的螺丝进行安装与拼接,以保证预制构件连接处之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安装预制构件过程中,需要注意在下层板内预留插入钢筋的地方,并将其逐渐深入插进,与预设的螺栓孔结合。施工人员事先将泥浆灌入螺栓孔中,然后,再用相符合的螺栓加以紧固,形成一个整体。此外,还要确定重心位置,在此处设置剪力墙连接螺栓,突显剪力墙的稳定性,有利于开展后续施工作业。
        3.2完善管理体系
        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结合装配式建筑领域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施工管理经验,构建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施工管理体系。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监管体系,如完善装配式建筑审批流程、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等;管理中还应配套完善的构件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保证到场构配件质量,避免质量隐患,从而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使用标准。
        3.3做好部件的检查、防护工作
        面对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限的问题,装配部件生产工厂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提高生产部件的质量与效率。在部件出厂时也应做好质量检测,确保构件质量达标。同时,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可二次包装易腐蚀生锈的材料,增强防护,确保装配构件不会在出厂后发生损耗并耽误施工进度、增加材料成本。建筑施工队也应积极推动建筑技术革新,提高建筑速率和美观程度,使装配式建筑效果更符合居民心理预期。同时,可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市场准入,建立具有装配式建筑建造资格的企业名录,使市场对建筑行业进行资源配置,促进行业优胜劣汰,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全面升级。
        3.4预制叠合板安装技术的应用
        作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预制叠合板安装技术使用频率非常高。预制叠合板实际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会将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cm,然后,根据具体施工需求与特点,适当调整叠合板的安装方向,从而确定准确方位。为保证叠合板不受损坏,需对叠合板进行保护,以免出现材料消耗情况。工作人员根据吊板的实际特点选择合理的预制吊板安装方式。为了保证吊板之间的紧密性与稳定性,通常选择模数化吊装方式。在叠合板安装过程中,底部位置要增加临时支架,以保证叠合板的稳定性。直到吊装完成后才可将临时支架拆除。叠合板安装会按照层次依次进行,当其中一层安装完毕,可利用混凝土浇灌施工。工作人员要重视混凝土结构的保养处理,定期养护以增强结构的稳固性,以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3.5创建有效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分析制度
        为了保证整个装配式建筑在施工期间能够顺利开展,不仅需要保证工程所需材料的质量,还需要将所有员工的职能明确化,以及完善的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将制度充分落实,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管理人员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管理工程现场。在施工之前,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该市场的发展状况等多方因素综合分析之后,制定出装配式建筑施工分析制度,明确说明工程中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责以及工程施工进度的具体安排。
        结语
        综上所述,相比现浇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具有效率高、资源投入少、精度高等优势。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行业规范标准还不够完善,施工管理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不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因此,针对施工管理现存问题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加强细节掌控,同时注重提升施工质量、效率,这样才能够更好发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效益,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肖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5):44-45.
[2]李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20(7):282-283.
[3]张玉林,董知恩,赵鑫鑫,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及难点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