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於双双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於双双
[导读] 中国作为世界明文古国,其民族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国学经典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它凝聚了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精髓。对于生长在新时代的学生而言,更应该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

於双双    广西省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中心校  541100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明文古国,其民族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国学经典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它凝聚了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精髓。对于生长在新时代的学生而言,更应该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教育;国学经典;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65-01

        一、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流传下来很多极具价值的国学经典,值得当代青少年阅读学习。在这些国学经典当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对诵读者提升文化修养非常有帮助。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发育都处在初级阶段,所以,要想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就要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诵读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一)诵读经典,夯实语文基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积累了丰富的国学经典。在教学中,很多国学经典被当做教材,供学生们学习。例如,《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小学生从小诵读这些国学经典,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文学修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每天抽出10-15分钟来,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语言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等,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
        (二)诵读国学,增加知识量
        国学经典中的生字和文言知识,可以促进小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和文言知识的学习。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有限,所以,当学生在诵读国学时,就会把不认识的生字和不懂的文言挑选出来,教师就需要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汉字,理解文言的意思,进而增加知识储备量。例如,在学习《三字经》时,顾名思义,《三字经》的内容是每三个字为一段,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韵律感十足。但是,其中有些生字,如“苟”、“惰”、“琢”等字,对于很多小学生都不认识,在日常学习中也比较少见。因此,诵读《三字经》时,小学生就会提前接触到一些生字,这就可以扩充他们的识字量,进而提升他们对文言的理解能力。



        (三)诵读国学,积累语言
        国学经典对学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国学经典中的语言和词汇还不够理解,但是只要把国学交给他们看,就是文化传承最好的时机。因为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学习能力最佳时期,当他们在日积月累的诵读中,会接触到很多课外的知识,这就让他们的文化素养得到积累和沉淀。当他们渐渐成长,知识量和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就会深刻领悟到国学经典的文化内涵。当学生理解和吸收了这些文化知识,就会把他们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是语文素养的积累。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让学生都能够吸收这些文化知识。
        (四)诵读国学,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在国学经典中,包含了很多名人典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学生阅读这些小故事时,教师可以把这些小故事引入到教学中,和教材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教会学生从诵读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强化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国学经典中,很多故事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在不断的诵读积累中,学生可以掌握大量的词汇,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写作技巧,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经典文学的积累,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文思泉涌、语言丰富、思想成熟、文化内涵深刻的文章。例如,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可以围绕《弟子规》中的“孝”为中心论点,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写出关于“孝”的作文,作文可以从多个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发挥想象,写出自己风格的作文。
        (五)诵读国学经典,提升道德修养
        国学经典之所以能够称为经典,并且被人们传承下来,就代表了人们对它的认可,它具备了传承和学习的必要。正如古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提高自身修养、增长知识、提高智慧,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原因。小学生不仅可以从国学中增长知识,还能学会做人的道理。中国是一个尊师重孝的国家,在国学经典中很多都是讲“尊师”和“重孝”的故事,例如,关于“尊师”的《程门立雪》,关于“重孝”的《亲尝汤药》等,当学生诵读到这些内容时,就会从中学习到为什么要“尊师重孝”,要怎么“尊师重孝”,当学生理解了这些意思,思想也就得到了升华。对于“道德观”的培养,在国学经典中也有非常多的典故,比如,《孔融让梨》、《一诺千金》等,这些故事都是关于“德”的内容。国学经典文化的传承,对于现代小学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建立道德准绳,让他们犹如一颗小树一样,可以挺拔茁壮的成长,最后成为一颗参天大树。
        结束语:对于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学习,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语文教师要熟悉和掌握各类国学经典,加强自身文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增强对国学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冬梅.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J].辽宁教育,2015(20):24-26.
[2]杨 杰.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J].教育:文摘版,2016(8):00309-003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