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现状与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谭妤
[导读] 新时期,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与观念已经无法与教育事业的改革开放以及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匹配。在这一点上,数学教师应秉盛这样的理念,实现从传统的自己的教学理念,以现代的变化,教学素养教育作为第一权重的核心,探索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不断延伸,同时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充分和有效整合。

谭妤    湖北省恩施市白果乡初级中学  445037
【摘要】新时期,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与观念已经无法与教育事业的改革开放以及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匹配。在这一点上,数学教师应秉盛这样的理念,实现从传统的自己的教学理念,以现代的变化,教学素养教育作为第一权重的核心,探索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不断延伸,同时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充分和有效整合。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现状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66-01

        引言
        自20世纪末以来,各个国家相关学者均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分析。2014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明确核心素养概念。北京师范大学于2016年9月12日举办核心素养研究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怎样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成为广大教师首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期间使核心素养培养变得具有适应性和操作性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创新自身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清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进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来说,我们要注意从细节着手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通过导学学案来引导学生重视预习,尽量做到课前的有效准备,明确听课重点;在听课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要听讲、观察,更要动脑、思考,同时对于重点知识要做好笔记,对于存在疑惑的问题做好标注,为课下的复习和解疑做好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遇到疑难问题首先要独立思考,而不是慌乱或者是放弃,善于向老师或者同学“借力”,及时的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课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安排好自己的作业,作业一定要重视速度更要注重效率,不拖沓、不抄袭、勤交流。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针对学生能力尽可能地开展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个体化的差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根据教学经验可知,大部分学生没有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觉得数学知识没有实际用处,离自己十分遥远,在实际生活中不是很有用,并且内容复杂、无味,容易将学生绕蒙。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的大力支持,安排好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内容贴合实际,使学生感同身受,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把“思”引向深处。例如,在要求学生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这一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有哪些方法画出一个60°的角?”,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如果给你一张正方形的纸,是否能通过折纸的方法画出一个60°的角?”等待学生全部完成之后,再抛出第三个问题让学生积极讨论“如何在圆中画一个60°的角?”,最后一步步让学生自己借助圆的相关知识点画出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从特殊到一般。探究性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数学知识的求索欲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辅助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助力。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极为广泛,目前已经较为普遍地进入了初中课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内容丰富、应用灵活,特别是能够根据所学多样化地给学生呈现知识,如图片、动画、视频等丰富形式,这样不仅呈现知识更加直观,而且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知识的补充,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师针对授课提前做好准备,会更加节约时间,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关注实践活动,提升运用能力
        客观地讲,这种做法是为了提高教学促进学生学术能力的发展成效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将自身所学的新知加以内化和巩固,促使他们对知识点之间形成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让他们的知识可以运用管理能力分析得到有序化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实践渗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建立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数学能力。例如,在讲授完“数据进行分析”时,教师可指引我们学生以考试成绩为对象,分析班内学生通过数学教学成绩的波动影响程度、集中发展趋势,从而以研究性的学习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的数学阅读兴趣,提升其知识技术运用管理能力。另外,当教师完成教学“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衡量学校的旗杆,这同时巩固其数学认知,利用他们的知识的高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强劲改善。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需要教师直面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恰当有效的举措来不断完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道生.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45):28-29.
[2]张斌.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2):20.
[3]俞金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2):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