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在消防指挥中心建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0月30期   作者:王蕊
[导读]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王蕊
        北京市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 北京市 100000
        摘要:“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互联网+技术”在消防指挥中心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消防指挥中心;建设;应用
1、引言
        消防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了一键式指挥调度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灾害现场与指挥中心4G图传、GIS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通信、实时视频监控等健全体系,便于指挥中心与各区域调度平台在灾害发生时迅速部署、科学决策、合理调度;同时提供消防综合业务平台、灭火救援业务管理系统、信息直报系统等满足消防指挥调度的日常运行与各项工作开展。
2、信息化消防指挥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程度低且缺乏统一规范
        我国消防应急调度系统普遍存在人员基数大、职能部门多且功能重复、数据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提高。
2.2 各单位数据不互通
        由于我国早期信息化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时不同步,经济水平低的地区,硬件设置相对较差、软件兼容性较低,导致不同地区软件、数据更新时无法实时同步共享。尤其遇到灭火火抢险救援时,无法对现场的装备、车辆、人员等信息进行共享,使得调度中心人员无法对现场展开科学、准确的实时调度任务。
2.3 网络化覆盖程度低
        灾害现场常见的通讯工具主要是依靠公网电话、4G网络视频传输等方式,但由于灾害多发地区又普遍存在信号覆盖差、信号不稳定,视频图像卡顿或不清晰的情况,严重影响基层调度人员的判断与决策。加上现场各种通讯方式和网络拥堵,造成通信盲区、通信不畅、传输速度较差等问题加剧。
2.4 信息化技术流于表面
        目前,消防部门的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化进程,依旧停留在现场操作操作记录与采集、信息录入以及简单的调度与部署,没有真正将信息化理念融入指挥调度过程。大多数数据的录入、更新及决策主要依靠人工进行,一旦发生数据缺失、不准确的情况,将阻碍指挥调度效率。
3、“互联网+技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与之相伴的是,居住人口的日益密集、各类燃烧物性质日趋复杂,建设结构、道路布局、水源分布等不确定因素增多,无疑都给消防应急指挥调度带来严峻挑战。过去,火场应急救援工作主要依靠经验和直觉实施抢险救援工作,指挥调度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的调度方案,灭火救援的成功率和效率较低。
        经上文分析,了解到我国目前信息化消防应急指挥调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消防部队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进一步开展实时信息传输以及科学布控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灾情侦查、抢险救援、应急处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4.1加强消防工作精细化程度
        经过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针对消防业务的实际工作情况构建相关的信息系统,在系统中可以提供很多图标分析和数据统计的功能,以此可以辅助各级决策。比如系统可以实时提供某个消防部门设备故障情况,这样就为可以保障部门合理安排相关的人员携带工具做上门服务。还有火灾警情和基础档案之间的关联,能够便于救火指挥员快速判断失火位置和火灾类型等,让救援力量、车辆路线等方面的安排更加合理,有效地提升了施救效率。
4.2控制消防工作运行成本
        经过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科学地配置单位人力资源、设备和原材料等,这样也免除了人工不出力、配件消耗不透明等相关的问题,同时还缩短了维修时间,解决费用高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消防部门运行成本。此技术的运用不仅为消防单位节省了成本,同时还降低了社会运行成本。比如消防设备的验收、检查,这些对于消防监督部门而言都有一定的风险,工作量也很大。而经过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消防验收就主要是查看各种基础资料是否填写正确,各种前端设备运行是否稳定等。可以想象的是,未来的消防工程验收和日常巡检都在网络上实施,直接找到问题所在和原因,免去了中间环节,降低了工作中的盲目性,有效解决了人力、物力和警力不足的问题。
5、“互联网+技术”在消防指挥中心建设中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技术应用,具备高度集成、业务丰富、快速部署、统一平台、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常规工作时能够实现指挥应急日常的语音、视频、指令的通信调度;在出现紧急状况时,能够立即调度快速一键式触发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广播通知、应急会议、信息指令发送)。
5.1横向惯通、I P互联、可联可拆
        骨干网选用最节省频率资源的同频同播中继基站组网方式为主,常规中继基站组网方式为辅,采用各基站间有线/无线/专网链路相结合的IP互联方法。
        省级消防总队指挥调度员在调度台上能对全省的接入终端(总队、支队、大队)实现调度功能;消防支队指挥调度员在调度台上能对支队内的接入终端(含管辖内各大队/中队)实现统一调度;消防大队指挥调度员在调度台上能对大队内的接入终端实现统一调度。有效解决应对发生大型消防火灾事故时跨区域、跨兵种、跨建制的支援力量进入防区后的协同指挥通信问题。
5.2机动部署、迅速建联、高度抗毁
        在骨干网被毁的极端情况下,“3+3+3”消防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利用前指指挥网在保持与部/分队建联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北斗、卫星等备用通信手段与基指建联。前指网利用车载中继和便携中继互为接力机的功能设计来延长通信距离,实现最适合“动中通、迅速建联、靠前指挥”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消防应急指挥中心可通过卫星链路对前方消防通信车及相应的车载通信终端进行远程统一指挥调度管理。前方消防通信车可通过部署4G (LTE)车载通信系统组建一个全功能的局部通讯中心,支持车辆覆盖半径内的所有移动通信用户完成数据,语音、视频通信业务。
5.3纵向打通 、伴随保障、分流业务
        扑火战斗网以组成独立的局域网为形式,在抢险救援现场,依托便携式中转台和数字终端快速搭建移动性救援指挥调度网,解决分队对上通信问题为主、分队内部单兵战术通信问题为辅,重点解决整个通信网覆盖到最后一公里问题。当扑火作业面积超过对讲机直频通信距离时可以开启背负式单频点中继功能以延伸信号覆盖;背负式双频段中继台可加入前指网并具备跨接中继功能,可以将单兵战术通信接入前指指挥网或骨干网实现越级指挥或越级上报。
        数字同播网凭借全面覆盖、抗干扰强、数模兼容等优势,实现灾害发生时消防通信的随需而通、一呼百应,保证及时救援。
5.4灭火中的应用
        将物联网技术使用在消防监督管理中,还可有效使用在灭火环节中,首先是建筑物身份系统。建筑物身份系统是依据采集的建筑物信息,为各种建筑物建设电子档案,发生灾情时直接在信息库中获取这种建筑物的信息,缩短消防人员熟悉和了解现场的时间,为控制火情争取了一定的时间。其中身份信息包含了建筑物结构、内部结构、楼梯通道和消防器材等等。然后就是智能消防水源系统,此系统是由两个部分构成,其一是城市水源信息,也就是城市中所有室外消防栓分布数据,水源位置信息,还有各种水流管道流量和压力信息;其二是消防车辆信息,也就是各个消防车辆性能、参数和配置的器材相关信息。发生火灾时,指挥人员可以使用系统终端,依据险情位置,安排消防人员灭火救灾,合理实施救灾计划,以免救灾现场因为信息交流不通畅而导致场面无序,有效地救火救灾。
6、结束语
        “互联网+技术”使用在消防指挥中心建设中,可以让工作更加精细化,同时也可以合理控制工作运行成本。在实际工作中,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使用在调度指挥,还有灭火以及消防设施管理等相关方面。
参考文献:
[1]杨建峰.物联网技术在消防监督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17):29-30.
[2]张华.浅议物联网技术在消防监督检查业务中的应用前景[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16):65-65.
[3]田野. 物联网技术在消防监督检查业务中的应用前景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