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代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唐双贵
[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
        唐双贵
        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农业服务中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为丰富居民“菜篮子”、鼓起农民“钱袋子”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简要分析了新时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指出持续深化推进畜牧业供给侧改革、实施种养结合、完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扶持机制是新时代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新时代;畜牧业;发展趋势;策略
1、新时代畜牧业的发展
1.1 健康养殖
        畜禽养殖环境健康是健康养殖的前提,这要求为畜禽提高动物福利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保证它们的福利;畜禽产品安全是健康养殖的归宿,这要求养殖业要严于律己,以保障食品安全为己任,不在饲料中添加或者超量添加任何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或者具有潜在风险的成分,如超量添加抗生素、或者添加农业部不允许使用的瘦肉精、激素等物质;而畜禽生产环节环境友好则是健康养殖的重要支撑,这要求畜牧业要科学治理养殖场粪污排放,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养殖生产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和危害,做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才能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畜牧业实施健康养殖不仅可以提供安全和优质的产品,还可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益,实现畜牧业绿色、高效发展。
1.2 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
        随着饲喂设备、环境控制设备、粪污处理与利用设备等实现了国产化,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大量新建养殖场纷纷采用自动喂料与自动饮水系统、自动控温与控湿系统、电脑监控畜禽排泄物处理系统、病死畜禽收集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先进装备,使得畜牧业朝着更加科学、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
1.3 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
        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现代畜牧业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对农业科技的依存度将显著提高。近年来,一批以肉猪舍饲散养工艺技术、蛋鸡栖架式舍饲散养模式与设备以及微酸性电解水等为代表的由我国学者自主创新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装备,在畜牧业中已经开始得到推广应用,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装备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我国畜牧业生产环境、动物健康和养殖效率,同时缩小了我国畜牧业在动物福利化养殖领域与欧盟等发达地区的差距,大大推动了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提高了畜牧养殖业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4 畜牧业发展的新鲜血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上市场需求的剧烈波动和养殖业利润逐渐趋微,畜牧业产业格局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小、散等养殖户不断退出,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场不断涌现。同时,由于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的大量退出,为各种业外非农资金进军畜禽养殖业提供了空间。今后一定时期内,业外资本将不断进入畜禽养殖业,促进了畜禽养殖规模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也更进一步促使畜禽产业格局发生变化。
2、新时代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2.1 持续深化推进畜牧业供给侧改革
        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要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提高畜牧行业的创新能力。畜牧业供给侧改革要立足市场对安全放心产品的需求,推进畜牧业结构性调整,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补齐畜牧业发展短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施“畜牧业品牌”战略,打造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推进畜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要求畜牧业发展必须着力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加大畜禽地方品种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培育发展优质特色产品,打造品牌产品,提升民族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按照需求导向、市场导向,调优调顺畜牧产业结构,以满足广大人民对优质、特色、绿色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使畜牧业供应的肉、蛋、奶产品在品种以及质量上更能契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样,畜牧业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农民进一步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农业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
2.2 实施种养结合走绿色发展之路
        新时代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产品供给安全、畜禽防疫安全、养殖环境安全。目前,规模化畜禽养殖存在着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种养脱节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种养结合是一种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以“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为基本原则,根据畜禽养殖规模配套相应粪污消纳土地,或根据种植需要发展相应养殖场户,就近消化畜禽粪污,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实现畜禽绿色发展的最佳途径。因此,必须通过技术攻关与集成,如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开发和研究各种生物饲料,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部分工业废弃物开发代用饲料,或者开发蛋白质含量高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的微生物饲料以及培育新的植物性饲料等。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研制新型抗生素替代药物预防畜禽疫病,从而从源头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投入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保证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
2.3 完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无论是发展畜禽种业,还是推进特色养殖,无论是做好品牌、提升产业链价值,还是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先进技术模式、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加大深度多措并举开展畜牧技术推广和服务,提高新技术、新成果在畜牧业的转化,提高畜牧业发展科技贡献率。因此,必须完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一是依靠高校、院所等科研人员,鼓励他们深入到畜牧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推广与服务,使畜牧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二是尝试建立产业化的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产业化的科技推广服务队伍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等相关技术的推广运用,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弯道超车。三是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完善畜牧业科技推广网。
2.4 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扶持机制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食品安全、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加快畜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将特色畜牧业列入优先发展的产业,优先安排养殖用地和特色畜禽产品加工用地,加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利用力度,在畜禽品种繁育、保护和开发方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建立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投入品监管体系,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畜禽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实行产品市场准入制,严把市场准入关,推行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畜禽信息档案,实现畜禽产品从养殖到餐桌全程质量跟踪,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财政应结合畜牧业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和特色畜牧业示范区建设,资金投入向科技成果转化、畜牧人才培养和畜牧业清洁生产方面倾斜。在金融政策方面,完善畜牧业担保体系,加强畜牧业保险补贴,扩大畜牧养殖设备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范围鼓励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绿色、安全、优质、高效及特色型畜牧业的贴息信贷支持,设置宽松的投资政策,吸引非农业资金向畜牧业注入。
3、小结
        当前,我国畜牧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表现在,畜禽生产成本高,单产水平低,国际竞争力不强,与广大人民对安全优质高品质畜产品的需求、农牧民期望平稳收益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畜牧业从业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畜牧业规划,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种养结合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建立完善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新成果运用,全力推动畜牧业现代化,为我国建成畜牧业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占耕.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区域经济评论,2018(2):102-111.
[2]朱艳丽.健康养殖--畜牧业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1):12.
[3]韩长赋.新常态下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J].中国禽业导刊,2015(14):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