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地适树理念在基层林业植树造林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杨永祥
[导读] 基层林业发展,是推动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关键,
       杨永祥
        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林业站
        摘要:基层林业发展,是推动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关键,有助于提供更多的林业资源,在我国绿色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适地适树理念的提出,为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有助于转变传统工作方法和模式,实现对整个造林活动的优化。为此,应该掌握植树造林的各个要点,促进林木成活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将对适地适树理念的概念及其在基层林业植树造林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索适地适树理念在基层林业植树造林工作中的应用措施,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适地适树;基层林业;植树造林;应用

        近年来,环境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助于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存生活空间,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层林业植树造林工作的实施,不仅能够改善本区域的环境状况,增强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而且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具有经济性和生态性的双重属性。在传统工作理念下,对于种植环境的调查不够深入,导致树木在生长中出现问题,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应该严格落实适地适树理念,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增强树木在环境当中的适应性,有助于控制病害率或者死亡率。
一、适地适树理念概述
        在植树造林当中,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进行树木的栽植,这就是适地适树理念。由于树木在品种和生长特点、环境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生物学特征也有所不同,因此如果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栽植,将会导致其生长过程受到限制,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以适地适树理念为依托,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能够提高整体绿化效果,促进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适地适种源、适地适品种、适地适类型等,是适地适树理念的基本内容,在植树造林时应该考虑到光照、土壤、水分和气候等因素。经过对比分析和合理选择,提高树种在当地环境中的适应性,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1】。应该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对于当地的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从而为基层林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适地适树理念在基层林业植树造林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一)明确立地条件
        加强对立地情况的全面调查与分析,是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的基础与前提,能够从当地实际情况入手,确定合理的种植方案,从而凸显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针对相关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全面把控,包括了地形状况、气候状况、水文条件和土壤状况等等,明确地域分异的特点,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充足的数据信息。栽培树种应该符合自然环境的特点,确保种植技术的优势得到发挥。坡度是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较大坡度的情况当中,由于存在严重的水分流失问题,因此会对土壤造成侵蚀【2】。在斜坡当中,由于存在较为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排水条件,因此更加适合苗木的生长,可以通过混交林的栽培构建一个完善的林业系统。
(二)分析树种情况
        树种的合理选择,不仅能够保障树木的良好成活率,而且能够降低成本投入,获得良好的经济利润。为此,应该在获取相关地形地貌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对树种的全面对比分析,以选择更加合适的树种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明确树种对外界环境的需求状况,同时从其自身的生长寿命、外形条件和生长速度等方面予以考量。土壤是决定树木生长状况的关键点,因此应该了解不同树种对于微量元素的需求特点,确保该地区土壤具备良好的条件。分析树种的抗风能力和抗旱能力,确保在生长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抗逆性【3】。

降水量、空气湿度和土壤pH值等,也会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而发生较多的转变,因此在树种选择时还应该考虑到海拔的影响。当海拔较高时,其土壤相对肥沃,因此可以种植耐酸和耐寒的树种;当海拔较低时,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因此可以种植抗旱和耐贫瘠的树种。
(三)引入乡土树种
   与其他树种相比较而言,乡土树种不仅能够很快适应当地环境,而且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因此在基层林业的植树造林当中较为常见。在实践工作当中应该积极开展种源试验,明确不同乡土树种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选择抗逆性较强的树种,保障良好的成活率。杂交育种的方式在现代化林业发展中得到应用,能够通过基因工程改善乡土树种的生长状况【4】。在植树造林工作当中,应该注重对土壤的不断改良,同时树种的多样化,构建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当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较为恶劣时,可以通过土壤改良技术的运用,达到适地适树理念的要求。
(四)加大科研投入
        我国林业部门加强了对基层林业发展的支持,有助于提高植树造林工作的实施效率,改善整体生态状况。在未来发展当中,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植树造林的技术水平,从而确保各各项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推进。为基层林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引进先进技术改善当前种植模式,从传统种植方式当中摆脱出来,落实适地适树理念【5】。政府部门应该明确自身职责范围和内容,通过专项资金的设置为工作实施提供保障,加快科研成果向林业生产力的转化。
(五)优化技术体系
        在幼苗栽种、插苗造林和分生造林等各个关键环节,应该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实现对各个种植阶段的有效控制。幼苗根系是决定树木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的关键,在采用幼苗栽种技术时应该加强对根系的保护,增强其生命力,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当中能够健康生长。幼苗栽种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幼苗的生存能力,在不同自然环境中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插苗造林技术的运用,可以通过根茎或者树干的截取来进行植树造林。在实践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气温状况,从而确保插苗造林技术运用的实效性【6】。尤其是在种植后应该确保良好的水分和土壤条件。在应用分生造林技术时,需要对母本树种进行合理选择,这会对分生树种的生长状况产生直接影响。
(六)培养先进人才
        基层林业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应该由专业人才队伍全面把控,真正体现适地适树理念的优势,从而保障本地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注重对人才的专业化培训,使其对植树造林的相关技术进行深入学习,掌握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操作方法,加快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工作中加强对种植户的科学指导,提高整体操作水平,防止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问题。加快激励机制的构建,提高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在植树造林当中充分发挥有才优势,实现各个部门的高效协同。

结语
        适地适树理念融合了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的基本理念,能够从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基层林业当中。适地适树理念有助于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改善树木生长状况,使林业经济水平得到提升。为此,在实践工作当中,应该通过明确立地条件、分析树种情况、引入乡土树种、加大科研投入、优化技术体系和培养先进人才等途径,增强适地适树理念的实际执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辉.林业生态建设中适地适树的有效途径[J].农家参谋,2020(05):102.
[2]袁光良.乡城县植树造林如何做到适地适树[J].农村实用技术,2019(09):80-81.
[3]李代娣.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9(02):46.
[4]周永斌,邹晓明.从适地适树到适钙适树的理论与例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02):1-8.
[5]李正东.浅析造林中对适地适树栽植技术的应用效果[J].生物技术世界,2015(03):20.
[6]赵倩.探讨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J].农业与技术,2014,34(06):89+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