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媒介,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范宝丽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途径

         范宝丽
         长治市屯留区第五中学校 山西 长治 0461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是非观,引导学生树立明确人生目标,拥有健康思想的不可或缺的媒介。道德与法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依托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媒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题展开探讨,探索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进步的策略,期望能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软素养的重要性愈加突出,这就表示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标杆,促进其软素养的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其开设目的就在于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掌握合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建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能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道德与法治课堂这一媒介,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1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认识,引导学生树立道德标杆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模块。思想政治教育既包含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还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体、社会主义及人类文明的一切发展成果等内容,所以相比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涉猎范围小,集中性强,重点在于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素养。
2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媒介,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2.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的首要策略,是教师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人。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沿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学习主动权和自主权,这不仅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讲解效果,且还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因此,为了更好渗透思政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教师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来,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


2.2创新并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既难以体现道德与法治课堂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不利于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并丰富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使教学发挥育人铸魂的良好教育效果。例如,在学习“爱是家的港湾”时,教师除讲解课文知识,让学生学会在家庭中礼让、包容,用爱化解一切矛盾,构建和谐家庭外,还可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呈现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并以此为依托,激发学生心底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能像爱自己家庭一样去爱祖国。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爱国行为去维护祖国这个大家庭的和谐,促进祖国的繁荣昌盛,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3强化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就是一本活的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媒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就必须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借助生活实例,拓展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设想如果没有法律,这些事情的结果会如何,整个世界会变成何种样子。如随意打人,致人受伤本是犯法的,会受到法律惩罚,经过惩罚,打人的人会收敛,不再打人。但若没有法律,则他们会变本加厉,从打人会演变成更恶劣的行为,严重危害整个社会的公共秩序,破坏社会安宁。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法律,则每个人都将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彻底放纵自己,生活将永远失去安宁。
2.4提升教师思政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教师的行动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想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媒介,促思想政治教育,则必须先让教师在思想上对思政教育有足够的认识,如此才能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拔高学生思想深度。关于教师思政意识的提升,第一方面自然要从学校入手,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专门聘请有经验的学者为教师传授经验,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第二方面自然是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吸收新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增强课程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以此更好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政水平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意识,通过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丰富教学方法等途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升学生思政水平。
参考文献:
         [1] 盘九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 策略探究[J]. 信息周刊, 2019, 000(019):1-1.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