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李鑫,徐爽
[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推进,网上教学不断的冲击着线下教学

         李鑫,徐爽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推进,网上教学不断的冲击着线下教学。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积极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程度地扭转课堂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是目前比较有趣的生物教学推进方法,本质上能够缩小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本文打算结合相关的课本内容,进行形象化的案例探讨,进而总结出一定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课堂在高中教学科目中算是比较有趣的课堂了。但是随着应试教育和互联网推进的双重打压下,高中生物课堂逐渐地偏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推进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能够不断的缩小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在本质上促使学生引发对于生物课堂的兴趣。生活化教学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如何高效迅速地开展生活化教学是需要探讨的。
         一、生活化语言的运用
         语言是一门艺术,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能够迅速地缩短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通俗易懂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放下内心的学习压力,积极地接受教学知识。语言上的改变,不仅仅促使学生积极的学习,还能够帮助教师不断的创新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探讨也会更加地贴合生活,教师的教学任务推广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去完成。【1】
         比如,在讲授“细胞能量通货—ATP”的时候,教师为了尽可能地简化ATP与大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应该积极地采取生活类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相关的教学知识。教师可以把ATP比喻为纸币,而大分子物质像糖类、脂肪等可以比喻为信用卡。信用卡里面虽然有钱,但是需要另外的步骤才可以消费掉,就像大分子物质虽然也有能量,但是不能直接消耗一般。同样纸币与ATP都是可以直接消耗的物质,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消耗掉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步骤去获取。这也通俗易通地阐述了ATP的转化与消耗。除了单独的讲解大分子物质和ATP的相关知识,生活化的语言还形象地展示了大分子物质与ATP之间的关系。信用卡里面储存的就是纸币,与此同时大分子里面储存的也是ATP。信用卡与纸币的关系,就像大分子物质与ATP的关系。学生在生活化语言的引导下,在很短的时间能就能理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增加。
         二、生活化情境的营造
         生活类情景的营造,是生活化教学“动起来”的标志。情景营造在一定程度上要比语言运用所消耗的功夫多。现代社会,各种情景体验馆的营造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教学的思考。身临其境或许对于课堂来说太过困难,但认知共鸣相信还是可以做到的。生活化的情景营造,可以从小实验做起,去培养一棵草,去观察一次分裂。

总而言之就是脱离课本,进入生活。
         比如,教师在进一步讲解“细胞增殖”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实验器材,通过三到五周的培养和观察,让学生自己结合书本的知识去寻找出“细胞前期、细胞中期、细胞后期”,并且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的要求学生画下来自己所看到的细胞状态。当然,如果没有相关的实验器材,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纪录片去引导学生的思考。教师通过一定的整理,去恰如其分的插入纪录片的播放,保证课堂的生活化氛围。情景的营造不仅仅非得和生活实际操作相关,只要让学生脱离课本,借助其他的手段去学习和探讨教学知识,就已经在一定程度实现了生活化。纪录片走进课堂,并不是教师偷懒的表现,反倒是教师结合时代工具进步的表现。一堂生动的高中生物课,除了日常的考试训练,一定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情景的营造是教师教学的进步。
         三、生活化思维的推广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的品质。结合中国目前的教学氛围来看,大多数的学生在进步社会之后,所拥有的学习品质都在逐步地消减,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局限在一个狭小的阶段里面。因为思想的狭隘,导致学生非常功利性地去学习。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对于学生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积极的推进生活化思想,让生物学走进生活,走进大众,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生物学。【2】
         比如,教师在教授“免疫调节”这部分知识点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正面去讲解,还要切实的结合生活实际去讲解反面。像生活中,最容易和免疫调节相结合的就是感冒传染。日常生活中,只要出现感冒大部分人的第一直觉就是吃药和打针。久而久之,就会留下免疫的反面印象,感冒不是自身免疫系统调节好的,而是感冒药治好的。教师可以结合这个案例去进一步探讨免疫调节的构成,以及在人体中发挥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免疫、疾病和药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思维,让生物知识走出课堂,走出误区,走进生活。当课堂的知识具有“普众化”特性的时候,学生更愿意和其他人交流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东西,进而学生所能反馈给教师的问题也会更多。生活化思想的推广,能够在本质上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促使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融合。
         
         生活化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所探索出来的一条创新之路。随着网上课堂教学的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本质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问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依赖性正在逐步地下降,这势必会影响到线下教学的效果。积极的引进生活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把课堂带入生活,把生活带入课堂,让两者互相融合,构建普众化的教学模式,让线下教学也能开出花来。
         参考文献:
         [1]蔡京辉.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256
         [2]林荣广.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54-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