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梓彬
身份证号:33052119880426****
摘要:在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多样化的市政工程建设。当前的市政工程建设中有两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廊和管网工程,其对于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着较强的辅助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对现有的城市管廊和管网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合理使用施工技术,推动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廊;管网施工;技术要点
1导言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市政设施的维护与建设工作,已成为各大城市的重心工作,关乎人们生活的居住舒适度。市政工程管廊作为城市市政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重视并发展起来。其是指把雨水、电力、污水、给水、通信、燃气等设备以及管线,高效地运用于地下空间,合理铺设,以形成市政设施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管廊和管网的建设及使用,能够更好地统一规划与管理各项涉及人们生活的设备,进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2市政工程管廊施工技术分析
2.1工程概况
以某综合管廊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数据及实际测量,该路段全长6548.9m,综合管廊的位置,与东侧主车道以及绿化带隔带相近,在道路东部的车行到内。该路段的综合管廊为现浇混凝土箱涵结构,管廊的断面为单舱布置,全长约6700m。该路段的综合管廊工程,主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管廊的横断面为矩形单舱室结构,管廊四周腋角为20mm×20cm,其沉降缝的宽度为3cm,标准间距为30m。施工过程中采取明挖施工的方式,构建密实型防水混凝土工程,等级达到C40FS102,二级防水结构,且抗冻抗渗。各路段因为实际的地貌情况不同,因此管廊的实际情况也各有不相同。
2.2明挖现浇技术
明挖现浇是当前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常用的施工技术之一,能够应用于各种型号的管材施工。明挖现浇施工技术的特点是:施工作业面多,有利于工期的缩短,把整个管廊建设工程划分为多个施工段,同时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适合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施工质量易保证;造价相对较低。明挖现浇施工技术也有缺点,比如施工过程中对地面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带来噪声、扬尘等污染,废弃物处理不当会对大气及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采用明挖现浇法施工时,先要降低地下水位,边坡支护,自上而下进行开挖,挖至设计高程后,对基底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后及时进行管廊的主体施工工作,如绑扎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等。
使用明挖现浇施工技术的要点有:基坑的挖掘深度。在市政工程管廊建设工程中,基坑挖掘深度要根据工程建设所在的具体位置进行具体分析;基坑的支护。市政工程管廊建设要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挖掘过程中需要逐层开挖,边开挖边支护。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支护类型,主要的支护类型有钢板桩支护、排桩支护、锚喷支护等;地下水影响。我国土地地表下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在挖掘基坑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冒水或突水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集中降水或井点降水等措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3做好防水处理工作
第一,做好底板与垫层防水施工工作。该综合管廊进行垫层以及底板防水施工工作时,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防水处理工作。首先,当垫层浇筑工作完成后,需要在垫层上铺设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其次,选择使用1.5mmCPS的反应黏结型结构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铺设在找平层的上面;再次,需在防水卷材的上面,另行浇筑50mm厚的细石砼保护层;最后,在保护层的上面,还需铺设一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的防水涂料,厚度要保证达到1mm。第二,做好顶板与墙身防水处理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顶板与墙身的防水处理工作。综合管廊的顶板防水,一般选择使用1mm厚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来构建防水层,并配合水泥素浆黏结层,并运用1.5mmCPS防水卷材搭配50mm厚的C20细石砼保护层构建高效的防水层。
2.4叠合式施工
综合管廊采用叠合装配整体式技术:侧墙为叠合夹心墙,顶板为叠合板,预制与现浇有效结合,连接节点可靠,整体防水性能好,等于现浇的结构新体系。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凭借着构件工厂化生产这一优势,推动预制构件生产工厂化、安装专业化、设计标准化与运输物流化发展,生产效率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预制构件的生产精度高、设计标准化水平高。为了确保构件生产实现标准化发展,必须统一设计种类一致的构件的配筋与截面尺寸。同时,在生产构件期间,必须严把钢筋位置、构件的截面尺寸、垂直度与平整度的生产精度;工器具支撑的便捷性。一方面,要结合构件的受力特点进行工器具的定位、构件支撑的加工;另一方面,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生产预制构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构件就位及其支撑的便捷程度,要做好预埋件的安装工作;运输计划与预制构件生产相配套。要结合构件的使用需要事先将构件运输与生产计划编制到位,加工构件之前必须结合构件需要总进度计划将生产计划确立下来,保障构件运输、生产以及现场安装配套供应正常以及现场流水施工的顺畅度;预制构件连接可靠。
3市政工程管网施工技术分析
3.1沟槽开挖
市政管网工程需要挖开地表对管网进行重新规划构建,工程实施前需要对施工所在地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确定沟槽的开挖深度、放坡坡度、支护方式等,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事故。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排水、支护及其他安全措施。沟槽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法进行,槽底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开挖过程中要加强土体监测,随时注意沟槽两侧土体的位移和边坡稳定情况,施工人员不能站在开挖后的沟槽边缘,防止土体的坍塌、滑坡。项目负责人及安全员每天要进行巡视检查,对于出现事故征兆的地段,要停止施工,进行安全整改符合要求后才能继续。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施工前需要制定完善的防排水及防冻方案。当槽底局部扰动或受水浸泡时,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石灰土回填;槽底扰动土层为湿陷性黄土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3.2管道安装
在管道安装前,对管道安装环境进行详细的检查,确认施工环境的状况良好后方可进行。安装管道过程中需要重视如下问题:管道的接口位置。要观察管道接口位置的严密程度以及管道之间的高度,全面防止因接口位置不严密而导致的泄露现象及管道内部不平导致的堵塞情况;抹带处理。在完成管道安装作业后,要用水泥砂浆对其实行抹带处理,在进行抹带处理时要根据施工方案开展作业,水泥砂浆的材料配比要符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充分的搅拌,根据施工标准,确保水泥砂浆的强度以及和易性。
3.3做好沟槽回填工作
在综合管廊的管廊主体浇筑完成后,需严格把控沟槽回填工作,避免出现超填等问题,还要严格按照《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开展回填工作。要求在进行土方回填工作时,沿管廊的顶部以及四周,开展分层均匀的回填工作。在进行顶板表面的覆填工作时,使用人工填埋的方式,将顶板上1m以及侧墙外0.5m的范围进行覆填工作,并夯实回填。针对设置在地下水地区的管廊,在其养护期度过后,需立即回填,要先填管廊顶部,再填其四周。对于综合管廊而言,在其建好后必须回填覆盖。
4结束语
总之,市政工程管廊管网质量对现代化城市发展非常重要,其中蕴含巨大的效益,可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未来财政开支,避免对城市路面及周边环境的二次破坏。需要重视管廊管网的施工技术,高效地推动市政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富东.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189-190.
[2]沈志伟,张晓雷.市政工程管廊和管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4):74-75.
[3]高万彬.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185.
[4]卢永红.市政工程管廊和管网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10):30-31.